浅谈“两基”与教育教学工作

时间:2022-08-01 07:22:16

浅谈“两基”与教育教学工作

摘要:本文以做好新疆库车县迎“两基”“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主要目的,紧紧围绕“两基”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作者提出关于以上方面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两基”教育教学 二者关系相互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并施行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渐渐列入了党、国家和人民政府的重要事宜议程。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再说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①

为了有效解决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人文盲问题,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国家教育部特制订《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②

2009年我县教育工作最关键的一年,我县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结合15年的工作经历,提出关于“两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看法,希望与同事们由此方面进行相互交流:

“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为“普九”)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为“扫盲”)的简称。

我县于2006年、2008年先后两次通过了自治区“两基”验收团、复查验收团的验收和复查验收,在去年的自治区“两基”复查验收时督导团对我县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以下的评价,同时提出了对关于所存在问题的宝贵的意见:

一、综合评价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复查评估意见》的要求,按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管理与质量和扫除文盲共6项A级指标、60项C级指标,逐项进行核实认定、分析研究和定等评分,库车县的“两基”工作, 普九”得分198.13分(其中普及程度40分、师资队伍40分、办学条件39.75分、教育经费39.9分、管理与质量38.48分),扫除文盲得分99.1分,总得分297.23分。与2006年正式验收时相比,60项C级指标中有所提高的18项,持平的40项,下降的3项,库车县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总分升高了1.95分。按照自治区“两基”验收标准和要求,库车县“两基”巩固提高复查验收合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库车县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县委、政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就教育工作的整体来讲,与高标准实现“两基”巩固提高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还在以下问题:一是县“两基”汇报材料中的全县总人口数为45万人,而“两基”汇总表中全县总人口数则为43.74万人,相差1.26万人。二是部分乡镇普及程度中个别指标还比较脆弱,存在学生辍学隐患。三是“两基”档案资料中有关数据有待核实准确,部分证明材料还需规范。四是中小学结构性超缺编,汉语教师、“双语”教师,体音美劳卫等专业课教师短缺,专任教师继续教育证获得率较低,HSK考试合格率还有待提高。五是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各种教学实验仪器使用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教学效益。六是师德建设、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还需加强。六是未能按自治区标准配备成人教育专干。③

“两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一、“两基”与教育教学之间有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二者不是相反,而是相互推动,相互制约。

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是因为“普九”需要生源,只要充分实现“扫盲”,才能创造出提高全民素质最基本的条件,只要做好“两基”工作,才能根本解决好以上两种重大问题。换句话说,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没有学校就没有具有现代特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只就变成为一句“闲话”,抓不好“两基”,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做好“两基”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两基”的唯一目的就是“抓紧生源、加强师资素质、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扫除文盲、提高全民素质”。

在我县各级党委、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工作充分重视和各《“两基”攻坚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瞩目的成绩,“两基”工作实施过程中,使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正面影响,与此同时,因基层单位对“两基”的认识不足、少部分学校领导、教师文化水平较差或者不重视各方面的各类培训等主观、客观问题而对学校正常工作秩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 正面影响:

1、全县范围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法”方面切实起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在未实施“两基”工作前,因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法”的认识严重不足,家长、尤其是农牧区的家长对儿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严重不够,乡(镇)场学校在生源问题方面遇到过不少的困难和麻烦,例如:基层中小学录取学生过程中,经常遇到其他人的嘲笑,甚至往往受到被人挨骂、挨打,随着“两基”工作的开展和逐步深入,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法”的认识逐渐提高,中小学生源得到了良好的保证,“控辍保学”工作的责任得到了落实,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保证了适龄儿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2、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比以前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未实施“两基”工作前各级领导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多表现在形式上和口头上,没有从根本上来重视教育,很多地方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办学条件很简陋,十几年如一日。“两基”工作实施后,国家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要求各级政府抓好落实,作为各级领导的“帽子”工程,从而使得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各级领导把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定期召开专项教育工作会议,专门讨论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制定措施,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也使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真正的把教育工作抓好抓实落到实处。为建设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教育、人事、编委、财政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各项措施,放宽教师入口关,以解决教师缺编问题,同时拨款各项资金,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如:教师“双语”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等等。教师工资有了基本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得到提高,基本和本县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提高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的差异减少。2005―2007年,库车县教育总投入分别为2.48亿元、3.19亿元、3.89亿元,分别增长18.66%,28.63%,21.94%。对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使用以及县财政承担的资金额度进行了规范,确保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机制中学校公用经费的规范使用。切实做到了生均公用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2005年-2007年,仅财政预算内拨给学校经费就分别达到672.47万元,2581万元,2948万元,县级财政投入远远超过国家公用经费中要求每年县级配套92万元的标准。④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确保办学经费的落实(我县实行了“两免一补一助一奖”工程,南疆三地州2009开始高中教育免费),实施各种项目建设工程,彻底改善了校舍及办学条件,如:二期义教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国家投入专项资金,也要求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必须做到“三个增长”,这为办学经费的投入有了基本保障。现在无论是县城或者是乡(镇)场,最漂亮的地方就是学校,最壮丽的楼房就是学校的教学楼。

4、为提高全民素质而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进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其内容一是进行扫盲培训;二是进行社会闲散青壮年技能培训,使扩大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面,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因而为提高全民素质而打下了基础。

二、负面影响:

1、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带来了不少的混乱。因“中小学结构性超缺编”、基层学校对“两基”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的认识严重不足、少部分学校领导、教师文化水平较差或者不重视各方面的各类培训等问题,中小学,尤其是乡(镇)场中小学的部分领导和教师之间以前存在像《“两基”与教育教学二者是完全分开的、毫无关系的两项工作》此的主观观念,这种观念必然影响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对学校全盘工作带来了有些不良的客观行为和不准确的工作作风,结果使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遭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部分中小学,尤其是乡(镇)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速度缓慢或者是连续几年没有提高。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级党政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虽很重视教育,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尽量配齐配备教学设施设备,但大多部分乡(镇)场中小学对良好的教学条件的利用率和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较低;二是少部分农村中小学以缺编、工作量多、工作分量很严重等问题为借口,对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得不足,管理得不严,甚至教学常规未按上级规定贯彻执行。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无益的后果。

总之,“两基”与教育教学是“不可分离的伴侣”,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教育界的全体教职工、教育行政部门全体工作人员都要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入对“两基”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过程当中调整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未来的主人”―青少年而更好地服务,为祖国的未来而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只要这样,才能不辜负党、政府和人民的希望。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下一篇:《红楼梦》的思想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