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引入游戏

时间:2022-08-01 05:03:02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引入游戏

【摘要】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关键词】游戏;数学;竞争;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将游戏巧妙地融人数学课堂。进行实践和探索。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游戏,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课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引入教学,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师”,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如何让低年级学生从刚开始接触数学时便深深爱上这门学科,从看似枯燥的数字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这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探求的课题。笔者认为,童感到有兴趣的问题往往超出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范围,但教师不要拒绝这类问题,当然,学生无力解决的事情除外。开展交谈可使知识深化,可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考,可对科学的巨大力量提高信念,可增强不断前进,不断加深认识的意向,近年来在教育界较为流行的游戏教学法,利用学生的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小学数学中,恰当的游戏好比强大的磁场,吸引着更多的喜爱数学的同学们,自觉地投入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之中。这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充分施展它的优势,增进教学和学习。

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这就是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着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数学知识中单调的符号,繁复的公式,抽象的原理使小学生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游戏、竞赛教学方式,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设置为游戏,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另外,在游戏、竞赛中,很多时候需要儿童彼此间的合作、协调,因此,游戏教学法还可以成为培养小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的重要手段。

经过长期的琢磨,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竞赛教学形式,其中比较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如:搭火柴,有限的的火柴看谁搭的火柴图形多、或者老师要求搭那种火柴看哪个学生快,开发学生思维。

击鼓传花,老师拿着黑板擦敲桌子,速度慢的时候是正常传递,速度快的时候说明快要停下来了,让同学掌握节奏感: 还有一个很好玩,然同学说1-100的数,但是不能说和7有关的数,比如不能说7 14 17212728 3537....... 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数学游为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在游戏中,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们还设计“小擂台”、“点将台”等游戏,以激励学生互帮互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儿童其他的嗜欲应该小心地抑制,但是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辨证的观点认为,游戏教学也是如此,用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常是将教育内容适当的融入到游戏情境中。用形式图文声像并茂,而其游戏中充满竞争与挑战,具有参与性、交互性和娱乐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主动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优点:传统的大班教学中全班整齐划一地练习,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参与,一切都得听从教师地摆布,一切都得服从大局。在课堂上,单靠一个人的力量,面对四五十双渴求得到不同发展的眼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游戏所具有的交互性,充满人性化的及时判断,让每个孩子对自己的知识掌握了然于胸,以便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时调节:或一路闯关,满怀信心接受新的挑战;或寻求来自教师、电脑的帮助,扫除障碍,继续前进。在这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环境下,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实现快乐、高效的个性化学习。

弊端:教育游戏为学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但许多专家认为,教育游戏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它具有两面性。美国儿童电脑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也说:“成功的教学需要多种因素结合,就像学游泳,不能单靠游泳池(硬件),也不能单靠水(软件),还要有好教师。”对于教师而言,提升环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有针对性的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如果教师彻底放手,仅简单的布置A、B、C不同层次的学生玩不同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及时给与指导,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

而且这种练习形式,不同的学生玩不同的游戏,做不同的练习,给教师的集体点拨提示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下原则:

1、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一致性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一致性,教师运用游戏的内容如果与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有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教学游戏便成了一般的娱乐游戏,其结果只是给孩子们带来一阵欢笑。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组织学生做“按个子高矮顺序排队”的游戏,其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无任何关联。这种为游戏而游戏的做法,完全失去了游戏在教学中的意义的价值。

2、游戏形式坚持创新性、思维性运用游戏教学,可让学生活跃气氛,增添学习兴趣。

然而陈旧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会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受。如许多教师上课时经常运用“找朋友”、“对口令”游戏。

起初,同学们还有新鲜感,后来运用多了,便觉得腻味,有时甚至还产生反感情绪,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因此,游戏形式必须坚持创新性、思维性。

3、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运用游戏教学,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如果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就会收效甚微。

如一位教师为调动学生做计算题又快又准的积极性而组织“争红旗”游戏,把8名学生分成两组,出示8道计算题,以老师所发粉笔为“接力棒”,一个接一个做题,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准,获胜方将可争到“红旗”,其余学生做啦啦队。这样的游戏表面上很热闹,然而真正参与计算比赛的只有8名学生。其余学生只是在座位上逍遥自在,打闹起哄,营造了一个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氛围。

这样的游戏其意义究竟又有多大呢?

数学是一门抽象科学,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用艺术化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有创新的思维,让他们有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现代多媒体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