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模块课程体系研究

时间:2022-08-01 04:24:54

中职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模块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学校应做好行业调查,及时调整目标,逐步增加软件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培养编码员、测试员等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实战型软件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切合实际,重点突出适应技能岗位的重要章节。

关键词:中职 课程体系 软件 综合课程

计算机软件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迅增。2010年软件人才需求达到250万之多,与巨大软件人才需求量极不相称的是我国中职教育每年培养的极少量软件人才及滞后的软件课程体系。进一步做好中职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模块的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校软件设计模块教学现状

全市仅一所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软件专业,每年培养软件人才不足90人。由于生源素质较差,也直接导致了培养过程的困难及毕业生素质不高等问题。在课程设置上,有的学校因生源素质原因,编程课程难教,就砍掉了VB这样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有的学校由于担心技能的单一会减少就业机会,就同时开设了大量的程序语言及网络课程,这也使学生学习任务杂乱而繁重,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我市大多软件行业对中职软件专业毕业生不感兴趣。2010年我市从事网站设计、软件设计及维护等软件相关工作的软件专业毕业生不足30人。软件企业的参与度也不高,大多软件公司都不愿接受中职学生实习。

二、中职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根据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对中职人才的定位,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由“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调整为“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校对软件人才的培养也应适当降低要求,制定新的培养目标。

我国目前软件企业大多是作坊式企业,人才结构呈橄榄型,这与国外软件行业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还有很大差距。中职学校也应做好行业调查,及时调整目标,逐步增加软件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培养编码员、测试员等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实战型软件人才。通过对行业的调查,我们还发现除软件行业中的培训咨询、销售、技术支持等服务性岗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外,非IT行业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非常乐意接受工资成本较低的中职生负责信息系统维护运行、新员工的系统操作培训、与信息系统开发商沟通协调等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任务。

三、软件设计模块课程体系设置

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模块的课程设置,要依据准确的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在课程设置上除不能走两个极端外,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切合实际,重点突出适应技能岗位的重要章节,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训。

程序设计的思路基本一致,程序语言都是触类旁通的,中职学校只需要开设1~2门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即可。我们选择市场份额比较稳定,学生容易掌握的传统编程语言C及VB作为必修课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不要太注重语法教学,教师只需给出案例的详细设计说明书,让学生完成代码编写即达到教学目标。

1.专业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网络、软件等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本模块包括Internet、C、Access、网页设计、电子商务、PhotoShop、常用工具、多媒体技术、市场营销等基础课程,下面仅列出与软件设计专业相关的几门课程。

⑴C语言。第二学期,每周4节。C语言因为语法规则严谨、内容繁多、调试困难,学生学习难度很大。作为入门语言,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要大幅降低学习难度,只需让学生掌握面向过程的设计思路即可。C语言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重点讲解表达式、分支语句、循环语句、函数;对数组、算法、语法降低难度;对其他较难部份不作要求。C语言的编程环境可在.NET环境下进行,方便学生调试运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应养成良好的命名规范习惯。

⑵Access数据库。第二学期,每周4节。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库管理操作。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选择一个较大的案例,并结合Word、Excel,使学生了解office软件间的相互关联,培养学生主动使用信息工具的意识。

⑶静态网页设计。第一、二学期,每周6节。网页设计做为一门综合课程,包含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按W3标准进行静态网页设计的基本知识。

2.软件设计模块

软件设计模块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专业核心模块。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必备的一些专业知识。对各科目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对SQL、VB、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等相关科目,在项目案例的制定上要注意保持整体的一体化,做到授课案例、习题案例、实训案例三套平行。

⑴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三学期,每周6节;第四学期,每周4节。本课程以VB语言为平台,采用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法,第三学期主要讲解VB语法、常用控件的属性及方法、熟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四学期主要是结合SQL,使学生掌握对数据库调用的信息系统的编程方法。

⑵SQL数据库。第四学期,每周4节。采用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掌握SQL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等数据操纵语句及数据库的基本维护工作。

⑶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第四学期,每周2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要求学生能读懂各种软件文档,能依据这些文档进行数据库创建及代码编写工作。本课程不要求学生编写软件文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应用,少讲理论;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准备好DAL层代码、BLL层框架及UI界面,并提供项目文档给学生阅读分析。市场上很难找得到适合中职生的软件工程类教材,学校还应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⑷动态网页编程。第五学期,每周6节。本课程是对前期网页制作技术的深入学习,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编程能力,让学生在ASP或中选修一门。本课程学习动态网站的创建原理及B/S结构程序设计。

⑸软件测试。第五学期,每周2节。主要介绍QualityCenter、QuickTest Professional等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在教学内容上,以手动测试为主,对性能测试不做要求。教师还应提前准备好测试项目及测试案例。

3.实践实习模块

⑴静态网站实务。第二学期,集中一周。能根据项目要求,确定网站风格及结构,完成静态网站的整体设计。

⑵信息管理系统实务。第四学期,集中一周。能根据需求说明书等软件文档,完成数据库创建、代码编写工作。本实训要用到SQL、VB、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三门课程知识,应分组进行实训,每组3~5人,模仿企业真实开发流程,培训学生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设置计划主要是针对我市中职生特点及软件行业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还应该多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理念,注重以工作为目标,加强相关学科横向联系,大力开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综合课程,大胆探索集中授课等新的课程体系模式。

参考文献:

[1]邱永渠.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民族音乐研究的现代进程 下一篇:论网络广告纠纷的司法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