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生蔓延在校园内的毒瘤

时间:2022-08-09 01:21:28

滋生蔓延在校园内的毒瘤

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犹如一颗毒瘤蔓延在我国高校中,不断地在侵蚀这块学术圣洁的领地,屡次根除不尽,令人十分痛心。据《中国青年研究》报道,近日,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笔者曾在部分高校中做过暗访,据粗略统计,考试经常作弊的学生高达47%,毕业论文造假学生高达89%,面对这样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高校工作者的更多关注。

关键词:考试作弊 社会价值观 公平竞争 社会机制 教学理念

我们先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给我们的社会、给我们的高校教育系统,以及给在校的大学生带来的种种危害。

首先,是对我国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颠覆和否定。中华民族经历了人类几千年的生存磨练,社会动荡和变迁,依然毅力在世界东方,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之一,最根本的依靠就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诚信这些亘古不变的社会价值观作为支撑。在当今世界以知识经济为主流的现代社会中,如果中国人失去了这条祖宗传承给我们的制胜法宝,难以想象现代的中国如何能跟西方列强进行竞争。

其次,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对社会公平的严重挑战。大学生依靠作弊,投机取巧获取一些机会和利益本身就是对于诚实和勤劳大学生的不公和嘲弄,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机制。

再次,动摇了大学生的原始学习动力,作弊学生的行为会使其他学生认为他们付出的努力是不值得的,加剧了“读书无用论”思潮的蔓延。

还有,作弊的存在和蔓延,滋长了社会的歪风邪气,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

最后,学生作弊的盛行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教学质量下降,高校毕业生素质降低,缺乏社会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之一。

仔细分析滋生大学生作弊这个校园毒瘤生存和蔓延的土壤和生长环境。

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弊端: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前12年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死啃书本,脱离实际社会需要。这与我国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宗旨背道而驰,造成大量的教育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1.落后的教育模式:封建的科举制度造就了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这种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们的求知天性,而且还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和学习自主性。大学生一入学不管其基础的差异,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进行教学,按统一的时间毕业离校。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学生,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对大学生个性的关注,使得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专业知识更新慢,与社会所需脱节,使学生产生了“学非所用”、“学也无用”的思想。大学生考试屡屡作弊,也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一种抵触。

2.单一和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教学手段是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靠作弊应付考试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学生形象地描述他们老师上课的情形:“他们捧着发黄的讲义像和尚念经似的站在讲台上宣读自己的“金科玉律”,而学生们则虔诚地记录着先生的“教诲’――一字不差”。学生只要认真做好笔记并加以熟记,就能取得高分;而且教师也方便教学,可以照本宣科。这样,师生皆大欢喜。但这种教学至少直接造成一个后遗症――逃课成风,因为上课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意思,他们只要抄抄笔记就“功德圆满”。

3.僵化的人才选拔机制:我国僵化的人才考评机制和选拔制度也为大学生作弊树立了一个错误导向。虽然学习成绩在大学不如在初中、高中那么重要,但它依然是衡量大学生素质的指标之一,有时候甚至被特殊化成衡量大学生素质的唯一指标。成绩好可以获取高额奖学金,可以被直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可以得到出国深造的机会……应试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考试分数的考量。这样就会导致对学生才能的评估出现片面性和唯一性,这些都导致了不良竞争的出现,有的学生就会不择手段提高自己的分数。

4.社会不良现象对于校园的影响:表面上看,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校园现象。但深层追究,考试作弊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货、伪劣产品充斥着整个商品市场;办事情靠拉关系,政府官员知法犯法,贪污、腐败案例时有发生及社会上组织的各类职称考试在大学校园中寻找替考,等等,这些现象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事情考虑简单、盲目乐观、自控能力弱,极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校园里的这种作弊歪风已经到了不刹不行的地步了,危害中国教育的这颗毒瘤到了非拔不可的地步了。那么怎么样才能净化我们的校园,美化我们高校学生的心灵,笔者认为:

第一,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意识到这种歪风邪气给我们的国家,给我们的民族所带来的致命危害,从根本体制上挖出这颗毒瘤,不让它继续在高校校园蔓延,散发毒素。

第二,改革旧的教育体系和旧的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真正地从“德才兼备”――“德,智,体”,各个综合方面树立高校育人的理念和标准,从根本上杜绝“分数至上”以考试分数评判人才的标准。

第三,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强化“勤劳,诚信”的社会价值观,鄙视“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卑劣行径。净化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校园。

第四,学习,吸收国外,尤其是欧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采取客观和全面的综合性措施考核方式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

第五,强化学生的考试纪律,提高学生的作弊成本和处罚力度。让学生们认识到考试和平时学习的必然联系,使学生们明白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是最终考试的结果;同时,建立完善的高校考试制度和补考制度。

最后,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的管理,从教师的思想和观念上转变认识,杜绝部分教师将考试作为行驶自己个人权利和私欲的丑恶想象。大学教育管理部门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奖励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们的教学热情,自觉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科学地传授知识和学习技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各项建设人才。

总之,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考试作弊,净化我们校园,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我们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长期共同的努力,逐渐探索和完善一套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人才、考核人才和推举人才的方式和方法,最终形成制度,真正地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宗旨,向社会输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根本上保障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稳,可持续性发展。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学微机课的教学质量 下一篇:充分运用学生合作学习,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