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要求

时间:2022-08-01 04:22:08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要求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带着问题学,教师带着问题教,在问题的探究解决中让学生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虽然每堂课的具体教学中要求不尽相同,但都遵循一条思维路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科学地、适时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巧妙地指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就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此刻,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要求。

一、提问要以情境为动力

情境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疑去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留下伏笔。例如,在学习“探索规律”一节时,教师先说:“1只青蛙,2只眼睛,4条腿”,教师问:“20只青蛙,40只眼睛,多少条腿?”学生马上答出80条腿,这时教师给予肯定,学生马上产生好奇的心理;接着教师再问:“n只青蛙,2n只眼睛,多少条腿呢?”这时,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探索学习了。

二、提问应有开放性

课堂所提的问题应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加深印象,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一些具有多种不同解法的题型则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让学生用分解因式法、公式法、配方法进行解同一道题,解完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每种解法各有什么特点?(2)这道题最适合哪种解法?这样,在保证每个学生掌握基本解法的前提下,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提问应具有科学性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因思维受阻而“死车”,出现思维障碍。此时,教师在学生充分思维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适当的问题,轻轻一“点”,往往能使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学习计算对角线长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的菱形面积时,首先让学生从三个方面列式计算:(1)整体列式计算:(6×8×0.5);(2)分两部分列式计算:(6×8×0.5×0.5×2);(3)分四部分列式计算:(6×0.5×8×0.5×0.5×4)。然后教师问:“这三种方法都计算出了菱形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容易呢?你们知道了吗?”最后,学生经过议论,轻而易举地得出了计算菱形面积的简便方法:“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

四、提问的问题要具有方向性和新颖性

首先,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的目的为指南,通过设计有明确目标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掌握好新课的重点,难点。其次,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因材施“问”。最后,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把教学中一些老问题变换得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五、提问的内容要有“度”

这是指问题的选择应有难易适度,既要使问题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激情,又能使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就是针对这种“程度”艺术的形象描述,伸手就能摘到的果子,学生吃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吃起来才觉得香甜可口,浅显随意的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能反映他们思维的深度;超前深奥的提问又令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可用下面四个命题中指出真命题的个数:

(1)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样,学生欲作回答,就需要动一番脑筋。

六、提问的问题要与学生水平相符

数学课堂提问要考虑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即提问的难度和信息量应与学生的数学水平相适应,提问的问题类型应与其心理特点相吻合,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提问的难度和信息量应较小,而清晰程度应较高;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多提问一些难度和信息量较大的问题,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可问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以免影响新课的导入。面向全体同学提问,应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思考,积极思维。例如: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一节时,第一个问题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问基础差的学生;第二个问题是:“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该问中层生;第三个问题是:“七边形、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该问基础较好的上层生。第四个问题是:“九边形和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问全班的学生,让全班学生参与积极思考,最后教师讲出答案。

七、提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呈现诱导材料或创设诱导环境,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引导,鼓励,启迪,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节时,就是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激发思维来完成的。首先,复习提问:“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接着提问:“如果把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对边如何?对角如何?”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接着又问:“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邻角互补吗?”学生轻松地回答出:“360度,邻角互补。”最后教师问:“两组对边又如何?”学生答道:“对边平行。”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到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知识,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八、提问要把握时机

所谓把握时机是指提问要问在当问之处,当问之时和当问之人,教师何处当问,一般应是重点之处,需要追根求源之处或学生有疑问之处。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如新课之前的复习性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引入新课的启发性提问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点结论归纳性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规律;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分析性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打开思路。

总之,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遨游;好的提问,问题放在重点处,疑难处;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重视课堂提问的要求,学生才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自学分类辅导”教学法 下一篇:双向交流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