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01 04:02:48

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高职院校目前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学校体育场馆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及群体活动需要;体育雕塑很少,体育宣传设施不多,宣传方式单一;体育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体育图书资料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先后成立了60多所高职院校,而这些高职院校大都是有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学校体育设施在原有基础上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师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要,影响了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基于此,从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现状出发进行研究,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以促进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包括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东营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等42所高职院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了大量有关文献和著作。

(2)问卷调查法。按照问卷设计的一般原则,分别设计二份问卷(教师与学生),对所涉及的问题运用特尔菲法进行了筛选,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共发放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共发放学生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6份。问卷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信度相关系数,教师为0.902(P

(3)专家访谈法。根据需要走访了部分地区教育局和体育局的有关领导及部分高职院校领导、体育教师,获得了大量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4)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及本研究所需数据均在计算机上用spss10.0软件进行了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情况

体育场馆是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体育文化行为的基本物质文化形态,渗透其中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和社会心理,共同构成了整体的、复合的文化属性,表现出多层面的品质特质,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学校文化快速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被调查的42所高职院校中,有标准体育场的22所,占52.38%,没有标准体育场的20所,占47.62%;有体育馆的12所,占28.57%,没有体育馆的30所,占71.43%。在被调查的1006名学生中112名学生认为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占11.13%,249名学生认为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占24.75%,645名学生认为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占64.12%;102学生认为能满足群体活动需要,占10.14%,205名学生认为基本满足群体活动需要,占20.38%,699名学生认为不能满足群体活动需要,占69.48%;由此可以看到多数学校体育场馆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群体活动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阻碍了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造成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重视职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对体育的投入。第二,随着各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多,以前的场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场馆欠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三,体育场馆维修、管理费用较高,很少向学生开放。

2.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器材情况

从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器材现状调查中看(表3),1006名学生中有561名学生认为现有的体育器材能满足或基本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占所调查学生总数的55.77%,认为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445人,占44.23%;671名学生认为现有的体育器材能满足或基本满足群体活动需要,占所调查学生总数的66.70%,不满足群体活动需要的335人,占33.30%;919名学生认为现有的体育器材能满足或基本满足体育训练需要,占所调查学生总数的91.35%,不满足体育训练需要的87人,占8.65%。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器材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训练需要,这与近几年来山东省高职院校重视体育器材购置及体育器材投资少、见效快不无关系。

3.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雕塑情况

调查显示,山东省42所高职院校有体育雕塑的仅1所,占被调查学校的2.38%,而没有体育雕塑的41所,占97.62%。这说明山东省高职院校目前还没充分认识到体育雕塑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还没有认识到体育雕塑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宣传设施情况

体育宣传设施是学校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宣传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渠道之一,是高职院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查结果(见表1)表明,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宣传设施较少,宣传方式单一,校方媒体对体育相关内容播报不够,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了解。

5.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环境、图书情况

体育环境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广大师生员工用于体育学习、比赛、活动、娱乐、休闲的空间生态环境。

调查显示(见表2)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环境和图书资料不满意率较高,分别占45.63%、61.73%,说明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环境及体育图书远达不到学生的要求,这与各学校忽视环境建设、忽视体育图书资料积累有关。

6.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经费投入情况

山东省42所高职院校调查显示:认为体育经费充足的为1所,占2.38%,认为基本充足的12所,占28.57%,认为不充足的29所,占69.05%,说明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与近几年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各方面投入增加及领导层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直接关系。

三、结论

山东省高职院校目前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学校体育场馆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及群体活动需要;体育雕塑很少,体育宣传设施不多,宣传方式单一;体育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体育图书资料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四、对策

1.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

受传统体育功能观念的影响,体育健身的观念目前在人们心里已是根深蒂固,而对于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还不能更好地接受。体育本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人文教育功效、健康教育的生物功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应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层更应树立这种理念,坚持“以文‘化’人”的原则,仅仅围绕文化对人的可塑性特质,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全面实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建设,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

2.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

由于体育特有的实践性特质,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继承以及整体知识的掌握,都与活动和练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的物质条件,都将极大地促进和制约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相对于学校其他文化的建设来讲,场馆设施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所以,增加学校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营造良好的体育物质文化环境,用优美的体育建筑,先进、充足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的亲和力,是促进和改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3.加强体育雕塑建设,弘扬体育精神

体育雕塑通过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刻写着博大精深的传统脉络,雕琢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激发美感,唤醒心智,已成为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弘扬现代文明理念的重要艺术形式,成为雕塑艺术和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体育雕塑建设,让承载体育精神、传承体育文明的雕塑艺术在高职学生心目中深深扎根,激发高职学生的体育美感,提升高职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4.增设体育宣传设施建设,提高媒体宣传力度

体育宣传设施及媒体对于宣传体育精神、认识体育形态、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知识及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大体育宣传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媒体途径,进行体育文化宣传,让为国争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胜不骄、败不馁等体育精神深深扎根于每个学生心中,为今后的择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丰富体育文化生活

良好的体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划定专门的体育活动场所,增加体育活动场所的健身设备,绿化、美化周围环境,提高环境的生态水平,丰富学生、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胡茵.论校园体育文化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浙江

体育科学,2007,29(3):51-53.

[2] 张伟.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7,21(10):117-119.

[3] 吴洪亮.奥运雕塑―国家攻关的重要文化砝码[J].雕塑,

2006,4:10-11.

[4] 王占龙,赵永革,王胜.河北省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与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7(1):110-111.

[5] 王婉珍.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J].常州信息职业学

院学报,2006,5(3):85-87.

[6] 杨海义.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9):

174-175.

[7] 赵利庆.高职学生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

业,2006,(6):110-112.

上一篇:网络课程性质与学生认知风格及内容呈现方式的... 下一篇: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