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的冲突及解决

时间:2022-08-01 02:54:33

摘 要:物权请求权侵权请求权,作为法律规定的两种救济权的权能有很多重合的地方。这一重合无论是给理论研究还是给实务操作都带来了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在当下我国民事权利分类体系并不周严的情况下,搞清楚这一问题就已变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在对这两类请求权的比较分析中,主张扩大侵权请求权的体系,将物权请求权置于侵权请求权体系之中,并力求给这一新的侵权请求权体系找到一个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合适位置。

关键词:物权请求权;侵权请求权;原权利;救济权

一、侵权请求权权能与物上请求权权能的重合

(一)我国现行立法中侵权请求权权能与物上请求权权能的重合

我国立法中请求权体系的重合具体体现在物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的重合上。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134条,《侵权责任法》第15条,可知侵权请求权的内容即侵权责任的形式包括:1.停止侵害;2.排除妨害;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赔偿损失;7.消除影响、恢复名誉;8.赔礼道歉。而根据《物权法》第34~36条的规定,物上请求权的内容包括1.停止侵害;2.排除妨害;3.消除危险;4.返还原物。可见后者的请求权内容与侵权请求权前四项内容基本一样。

(二)两种请求权重合带来的问题

1.理论上的问题

《侵权责任法》上保护的客体包括除了债权之外的所有现有权利形式即相关民事利益,但基于这些权利受侵害后产生的救济权却没有被完全涵盖在侵权请求权体系之下,还有一部分责任形式相同但效力不同的请求权被出现在《物权法》之中,这就造成了请求权体系的不清晰。

2.实务中的问题

在实务操作中,当一个物权受到侵害,其一般会产生物上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但因为物上请求权一般不须具备过错的要件也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而侵权请求权一般需要以过错为要件且须受诉讼时效的约束。当事人除了损害赔偿请求权这一项外一般不会选择侵权请求权中的其他几项责任形式(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来保护自己受到侵害的物权,从而造成了侵权请求权中这几项权利在实务中的"闲置"。那么这算不算是立法的浪费?可能有人会说,当物权之外的其它绝对权被侵害之后可以用侵权请求权来救济,如人身权、知识产权等。但无可否认的是,在对物权的保护上,确实出现了造成立法上不应有的重合。而且,基于侵权行为所产生的侵权请求权却没有救济到所有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这个侵权请求权是不是浪得虚名,这是不是一件不合逻辑的事?

二、请求权能重合的原因分析

(一)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的请求权基础相同

是否必须会产生这样的并列的两种分类?这就要从两者的请求权基础谈起:无疑物权请求权的基础是物权;那么侵权请求权的基础是什么呢?当然也是其各自侵权行为所侵害的那个权,侵害人身权的其请求权产生的基础就是人身权的不可侵犯性,那么显然侵害物权的产生的侵权请求权的基础就是物权本身的不可侵犯性。可见这二者的请求权基础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二者在适用上的区别其实是在忽视这种同一性之后的一种事后的人为的割裂。(主要就是侵权法保护的客体有物权但其却没有给其后产生的侵害物权请求权以绝对权请求权的效力。下文将具体谈到。)但这种事后的割裂并不能作为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的阻却因素,也更不能也不应该阻却我们清晰划分出各种请求权的初衷。那么既然请求权基础没有区别,且权能又是互相包含的关系,笔者认为何不把物权请求权直接并到侵权请求权中呢?

(二)前后立法的不统一

首先,基于被侵害的基础权利的性质的不同将请求权分为物上请求权、债权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等类别并没有问题;其次,给不同的种类的请求权赋予不同的效力也没有问题。但问题的根源是来自于《物权法》之后出台的《侵权责任法》中关于侵权请求权的规定。09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中虽然把所有的绝对权作为保护的客体,责任形式也是包含了对各种权利被侵害之后的各种救济方式,但其却把基于这所有的绝对权被侵害之后产生的侵权请求权,都赋予相对权请求权的性质,这样就产生了我们开始提到的在物权保护这一点上,其与物权请求权的竞合问题。

由此侵权请求权之下多种多样的权利救济方式被统称之为侵权行为之债,从而被整个置于债权之下,这就又产生了将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这种责任形式硬生生的嫁接到财产权的概念之下的问题。故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重合问题,必须在一种新的民事权利架构体系中重新梳理请求权体系。

三、新的侵权请求权的内容及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位置

(一)重合问题的两种解决途径

大体来看,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保留《物权法》中有关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及内容,而去掉《侵权责任法》中有关于物权的救济方式,但这样有些同时能救济其它权利的责任形式也被去掉了,导致其它权利得不到到救济而要分别要在其它权利编里面规定各自的救济方式,显然这样只会导致更乱更臃肿的立法出现,背离了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当然是不可取的。

第二种方式是不需要单独对的物权请求权进行规定,而是去掉它,将其统一规定到侵权请求权体系中。这样不仅可以去除立法上的重合问题,还更便于实务上的操作。那么第二种方式具体是怎么样的呢?且第二种方式的关键就是对全新侵权请求权在民法体系中的安放。那么又怎么对这一全新的侵权请求权进行合理的安放呢?

(二)对现行侵权请求权的内容的扩充

我们先来看怎么把物权请求权去掉,而将其置于侵权请求权的结构之中。笔者的观点是保持现在法律所规定的所有侵权责任形式,而去掉一个独立的与侵权请求权平行的绝对权请求权(如物权请求权)之说,使绝对权请求权成为侵权请求权的一个下位概念。即在侵权请求权的概念之下,赋予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债权请求权的效力(需要以过错为要件且须受诉讼时效的约束),赋予其它请求权以绝对权请求权的效力(不须具备过错的要件也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这样既防止了概念的重合也使得基于侵权行为所产生的侵权请求权充分救济到了所有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

(三)对全新侵权请求权的安放

1.把侵权请求权体系从债权体系之下独立出来

第二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把物权请求权的体系去掉放到侵权请求权体系中,再根据客体的不同赋予该请求权不同的效力。所以再把这一扩大了的侵权请求权以侵权之债的形式放到债权之下就未免过于牵强了。而且上文已经提到侵权请求权中的有些责任责任形式如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根本就不具备任何财产权的性质。再将侵权责任称之为侵权行为之债放到债权编下就更加不合适了。所以笔者认为必须在民事权利分类里面把侵权请求权从债权之下分离出来,独立的成形成一个体系。

2.在原权利和救济权的分类体系中安放侵权请求权

我们知道现有的民事权利分类大都以内容为标准,即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物权,债权,而侵权请求权此时只是作为债权下面的一个概念而存在。要把它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就必须突破这种传统的分类。因为侵权请求权是以效力进行分类下的一个权力种类,所以要把侵权请求权纳入到权利分类体系中来就必须将以内容为标准的权利分类与以作用为标准的权利分类做一个适当的解构。笔者的主张是按照原权利和救济权的分类理论进行权利分类。其实这种突破也不必大动周折。因为第一,原权利与救济权的分类早就已经存在。第二,现有分类其它部分,并无不当之处,牵强的地方也只有债权这一块,因为其把原权利性质的债权与救济权性质的债权不适当的放到了一块儿。

3.侵权请求权在原权利与救济权分类体系中的具置

我们知道,本权应该包括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物权。至于哪些债权是属于原权利,哪些是属于救济权则需要具体分析了。首先,请求权的类型有两种,第一类是作为原权利即债权本身的一种请求权,第二类是作为救济权产生的请求权。救济权性质的请求权又分为两种即侵害相对权即债权产生的救济权和侵害绝对权产生的救济权。债权性质的请求权肯定是属于原权利性质的。现有债权包括本权性质的债权如合同之债非违约之债部分,也包括救济权性质的如合同之债中违约之债部分,而救济权性质的债权又包括侵害债权产生的救济权如违约之债请求权和侵害绝对权产生的救济权即《侵权责任法》中所谓的侵权请求权。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类即作为债权本身内容的请求权是属于原权利的,而第二大类请求权都是属于救济权性质的。第二类中的的第一子类即侵害债权产生的请求权与侵害绝对权产生的请求权的保护方式是显然不同的。那么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发现,侵害绝对权产生的请求权即我们在第一部中所说的包含了物权请求权在内的全新的侵权请求权。

4.总结

这样侵权请求权的位置便一目了然了。民事权利分为原权利和救济权,原权利包含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物权,债权(只包含其中的合同之债非违约之债部分、正当无因管理之债、单方允诺之债等原权利性质的请求权);救济权里面最大的一部分是请求权,(至于救济权里面是否还应包括形成权和抗辩权则是另一个话题了,笔者持肯定态度,但我们这里只解决侵权请求权的安放问题。)该请求权首先分成侵害相对权即债权的请求权和侵害绝对权的请求权。侵害债权的请求权其下包括合同之债违约之债请求权部分,缔约过失之债请求权,不正当无因管理之债请求权,不当得利之债请求权。侵害绝对权的请求权其下包含侵害各种客体如物权,生命权等产生的责任形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立新.侵权责任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

[2]梁慧星.民法总论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第四版.2011-03-01

[3]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

[4]魏振瀛.民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6]龙卫球.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2-01.

[7]魏振瀛. 论请求权的性质与体系--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的请求权[DB/OL].http://.cn/Article/default.asp?id=8017

[8]季蓉.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的竞合问题.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11-04

作者简介:龚成思,男,1983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法学系教师,讲师。白云锋,男,1991年1月生,湖北秭归人,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2010级法学专业本科生。

上一篇:上汽大通创领科技 担当社会责任 下一篇:致力于提供安全有效的节油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