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锁,让学生不再厌学

时间:2022-08-01 01:45:31

打开心锁,让学生不再厌学

笔者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一类学生,令家长痛心,令教师忧心,而他们自己又经常困惑。他们虽然个性不同,表现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厌学。

案例

杨某是一个内向的女孩,父母离异后随母亲生活。后来母亲为维持生计去外地打工,留下她与外祖母一同生活。杨某性格愈加内向,整日里沉默寡言,自卑感越来越强。课上经常发呆,课下缺少朋友。总认为前途渺茫,即使考上大学也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现在上学也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直至退学。

刘某也是一名来自离异家庭的女孩。母亲工作忙,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继父对其几乎有求必应。她长得漂亮,又非常讲究吃穿打扮,频繁更换手机,时常约玩伴们吃饭聚会。据说初二就开始交男朋友。进入高中后迟到、旷课时有发生,身边更是男友不断。她认为家里有钱,怎么都能上大学,何必自讨苦吃,刻苦学习呢?

陈某与上述二位不同。他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但中考以三分之差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进入了我们这所普通中学。背负着中考阴影的陈某踌躇满志,想要在这所普高中展露锋芒,没想到事与愿违,期中考试意外失利(考了23名,全班58人)。他非常焦虑,压力特别大。其父母也频频对其施压,认为他没有尽力。结果越是焦急就越紧张,越考不好。如此恶性循环,到了期末,他彻底丧失了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

上述案例只是笔者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接触到的极小的一部分。在我所任教的这所普通高中,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绝不在少数。据相关资料统计,当前中国学生厌学比例很大。尤其是高中生,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30%,并且这个比例还在逐渐增大。可见厌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厌学症的表现

学生的厌学,突出的是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恶、厌烦、厌倦学习,最终发展为逃避学习。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兴趣,更没有学习习惯。听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惧怕考试,严重者甚至旷课、逃学,违反校规校纪,仇恨与学习有关的一切,如恨老师、恨学校。更有甚者发展为心情烦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上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

二、原因剖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现行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考试评价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及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此想重点探讨一下内在原因,因为内因才是根本。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内在心理因素造成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1.缺少学习动机。这类学生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天性贪玩,对知识、对学习没有任何需求,自然没动机学习。第二种情况是家境优越,他们讨厌学习,追求享乐,认为无需经过学习这种苦差事,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如同前面提到的刘某。第三种情况是家境较差些,不仅对待学习态度消极,而且对待人生同样态度消极,要么对前途感到渺茫,觉得学也没有用,要么认为与其在学校做无用功,还不如早些为家里打工赚钱。

2.缺乏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热情。但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兴趣也容易动摇、扰或转移。尤其对于思想还不够成熟的高中生来说,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多种多样,有着巨大地吸引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兴趣被其他事物吸引,自然没有精力去关注学习。

3.缺少成就感。成就感指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做完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悦或成功的心理感受。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最有效的激励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而对成就感的渴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一些所谓的“学困生”恰恰缺少这种成就感,相反,他们往往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厌学情绪的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4.缺少情感慰藉。现在的学生,有许多来自于离异或重组家庭。家庭变故,多多少少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缺乏关爱与温暖,往往使他们从其他渠道去寻求情感的补偿。而早恋、哥们义气、小帮派常常成为这样的渠道。这些必然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三、防治对策

作为一名教师,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进行后进生转化必须要做的工作。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呢?可以针对原因尝试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培养其正确人生观,激发学习动机;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其学习兴趣;三是降低评价标准,为其创造成功机会;四是适当给予其情感补偿,使之“亲其师,信其道”。

(作者单位: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

上一篇: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忽视生活,“熟”也不“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