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艺术的监督与管理

时间:2022-08-01 01:30:27

城市雕塑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艺术的监督与管理

摘要:目前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城市雕塑的艺术监督与管理则显得严重滞后和不足。本文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主题性纪念雕塑“忠魂颂”为实例,谈谈我国艺术监督与管理在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实施中的创造性作用,尤其在城市雕塑前期调研,题材的选择,空间表现,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发挥艺术监督与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雕塑;艺术监督;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忠魂颂”

一、城市雕塑与艺术监督

二十世纪四五年代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城市中出现了大量衬托和营造建筑周围环境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城市雕塑艺术置于公共空间,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无形间对公民的审美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城市雕塑艺术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妆点城市、改善公共环境、彰显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诸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传播美学、熏陶公民、普及美育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城市灵魂的最好象征物,体现了雕塑艺术家在个性化城市文化背景下对城市、社会、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建国以后,我国经历了多次规模较大的城市雕塑建设。我们需要建立一批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的人民形象,雕塑无疑成为表现重大题材且富有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1982 年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艺术委员会以后,各城市纷纷兴建大型雕塑作品,使城市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鉴于此,城市雕塑艺术如何亲近大众但同时又不削弱其作品的艺术性,这便是摆在我们城市雕塑监督与管理者的面前迫切解决的问题。1982年2月25日,中国美协定稿《关于在几个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并得到胡乔木、、古牧等中央领导人的批示和意见。该建议明确提出了城市雕塑的规划单位主管部分为国家城建总局。同时,还给予资金的支持,并建议管理人员的组成、管理方式。艺术监督注重城市雕塑艺术质量的管理,从宏观层面统筹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结束了中国城市雕塑长期无序的发展状态,推动着城市雕塑事业在良性轨道上迅猛、健康地前进。

二、大型城市雕塑的监督与管理——以南京雨花台主题性雕塑“忠魂颂”为例

1.前期基础资料的搜集与调研。为了使南京雨花台主题性雕塑“忠魂颂”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这些历史沿革与主题相切合,我们的城市雕塑设计、监督、管理者非常注重前期资料的搜集和调研。为了使得雕塑形象更加符合历史,符合南京的文化,我们的雕塑设计、监督管理者翻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熟悉南京的文化,通过走访烈士的家属,座谈等等形式,了解相关的情况,同时我们的监督团队还组织实地考察当年烈士监狱的地点,就义地点等形式,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素材。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六朝古都成为设计者们首先关注的离世文脉。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2.城市雕塑规划建设中在雕塑题材的选择中的创新。艺术管理和监督者在协调题材、主题与城市文化内涵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忠魂颂》雕塑较为新颖的造型语言,艺术手法,材质等表达方式。

城市雕塑从题材、功能上有纪念性雕塑、趣味性雕塑、商业性雕塑之分,其中纪念性群雕在城市雕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主题雕塑“忠魂颂”则选择了重大的历史题材,用鲜明的语言、来缅怀故人。这座群雕让我们了解南京城市文化历史,增强城市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使我们对南京遇难烈士的沉痛缅怀和哀悼。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主题雕塑“忠魂颂”是一系列的历史故事组成。《忠魂颂》浮雕,立于《思源曲》东西两侧,长20米,高3米。该主题雕塑各有5幅名为《忠魂颂》的大型浮雕,主题分别为“狱中斗争”和 “刑场就义”,艺术地再现了英烈们威武不屈、悲壮卓绝的风采。

3.城市雕塑规划建设中艺术监督与艺术表达和空间方案的确定。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城市雕塑设计管理和监督者要对大型城市雕塑的表现有一整套设计方案。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主题雕塑《忠魂颂》的表现上,艺术设计监督管理者选择浅浮雕,高浮雕、主体人物甚至接近圆雕这样一种表现方法,层次分明的表现了英烈们不畏牺牲的精神的画面。浅浮雕,是一个个历史画面,高浮雕显得张力十足,尤其使用大块面使得人物的精神。整个浮雕上面有一条波浪形的线条,不仅让人感受到人类历史长河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一条圆润的萧条也使画面得到的完整的统一。《忠魂颂》采用大理石作为材质,使得这样的题材更有历史的厚重感,但是艺术监督同时也提出雕塑的要用暖色调作为主题色,增加雕塑的感染力,整个群雕显得浑然一体。这样的整体性正如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整体在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就永远也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品”。

参考文献:

[1][德] 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M].商务印书馆,1986.

[2]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江苏省美术馆)

上一篇:十三五规划思路 下一篇:立交桥周边地区规划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