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 第6期

时间:2022-07-31 11:22:06

本组答疑特约审稿人: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副主任医师 王永兰

专家答疑

1.什么是牙周病?

正常情况下,我们能看到在牙齿周围的表面有一圈肉粉色的牙龈(如图1),俗称牙床,大约有1毫米宽,它是软的组织,实质上起不到支持稳固牙齿的作用。

牙龈与牙面是贴在一起的,构成了牙龈与牙面之间的龈沟(一般深度小于3毫米),在这个腔隙中可以存在和生长大量的细菌。而真正重要的能起到支持稳固牙齿作用的是牙槽骨(如图1),它埋在牙床下面,围绕在牙根的周围,是肉眼看不见的骨组织,它与牙根通过一层牙周膜(如图1)长在一起,只有当牙槽骨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时,才能保证牙齿的稳固。牙齿与牙周组织的关系就像大树与土壤一样,大树只有它粗壮的根深深埋在土壤中时,方能禁得住狂风暴雨,而牙齿只有当它的根被它周围的牙周组织很好地包绕时才能稳固,才能抵住强大的咀嚼力量。

不管是发生在牙龈、牙周膜上,还是发生在牙槽骨上的疾病,都叫牙周病。通常所说的牙周病,一般多指炎症性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主要是由于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的作用(也可以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引起的炎症性病变。

2. 牙龈出血是患有牙周病的标志吗?如果没有牙龈出血就没有牙周病吗?牙龈出血应如何治疗?

健康牙龈在刷牙、进食时均不出血。牙龈出血是牙龈炎或牙周炎比较常见的表现,往往成为人们看牙周病的主要原因。

牙龈出血是牙龈发炎的象征,有时可伴随着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的轻重能够反映出牙龈炎症的程度,但不能代表牙周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即支持牙齿的周围骨头丧失的程度),也就是说,不能根据有无牙龈出血或出血的程度来判定有无牙周炎及其病情的轻重。

治疗牙龈炎症的方法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炎症,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消除炎症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所以,一旦发生牙龈出血,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不要等到牙龈出现肿痛才去医院。

牙龈出血主要靠综合治疗,在排除了有全身性疾病因素作用后,通过直接去除致病因素,即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再配合一些局部药物,必要时可选择全身用药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效果较好,都能控制炎症和出血。

3.人为什么会得牙周炎?

正常情况下,牙龈与牙面之间有一条窄小的间隙,称牙龈沟,正常深度为0.5~3毫米,内部存在着牙菌斑微生物。因为人类口腔特殊的环境条件,如温度(37 ℃体温)、湿度(始终有唾液的存在)和营养(唾液中存在许多营养物质和进食时的营养)都适宜微生物的生存,所以在人类口腔中寄生着约600种细菌,口腔内细菌的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居全身之首。

研究证明,一个针尖大小的牙菌斑中就存有1亿个细菌。人体健康状况下或正常的免疫状态下,通过自身的防御功能是可以战胜轻微细菌炎症作用的,即细菌和人体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但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取决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的影响,可随卫生习惯、饮食、年龄、口腔局部和全身情况而改变。例如,因为戴不合适的假牙后、补牙的不理想出现了牙齿之间塞东西的情况,或口腔里戴着正畸用的一些东西不利于刷牙,一旦细菌的数量增多,微生物毒力增大时,或者是由于种种原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细菌的破坏作用战胜了机体的防御功能,最先导致牙齿周围表浅部组织(牙龈)炎症反应,即发生了牙龈炎。此时深部的围绕在牙根周围的牙槽骨组织并没有被破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会继续向深部发展,由牙槽骨的顶端开始累及牙周膜向根尖方向进行破坏,然后再向深部组织破坏,使龈沟加深,形成超过3毫米深的盲袋,称为牙周袋,它是牙周炎发生的标志。

牙周袋形成后,使牙周围环境发生了改变,更大量的细菌和原来因为龈沟太浅而不能定居下来的活动性强的、毒力非常大的细菌都能定居下来,而增加了牙菌斑的毒力和致病力,不仅继续发生细菌的炎症反应,而且会发生局部的免疫破坏反应,使牙周组织破坏加剧,通过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不断使牙周病由牙龈炎(图3,没有骨组织的破坏)向早期牙周炎(图4,少量骨组织的破坏)、中期牙周炎(图5,少于包绕牙根一半量的骨组织的破坏)、晚期牙周炎(图6,多于包绕牙根一半量的骨组织的破坏)发展,最终导致所有的牙根周围骨组织的丧失,牙龈红肿、牙齿松动或脱落。以致严重影响进食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4.牙龈炎和牙周炎有什么不同?

牙龈炎和牙周炎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后者的早期阶段,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

牙龈炎多发生于青少年,是指炎症病变单纯局限于牙龈组织上,没有发生牙根周围骨组织的损坏,一般不会造成牙齿的松动,只表现出牙龈炎的症状,如牙床发红、牙龈小略肿,偶尔有刷牙出血的现象,彻底治疗后完全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很容易复发。有的人牙龈炎没有任何自觉感觉,只有通过牙科医生检查告知后方知道自己已患有牙龈炎。

牙周炎多发生于成年人,多为牙龈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而来,病变已波及到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即发生了骨组织的破坏。由于病变程度不同,每个人的临床表现也不同,较轻的患者有类似牙龈炎的症状,可以表现为牙床发红、牙龈小肿大,偶尔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较重者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或咬硬物时出血、牙龈胀痛、牙周脓肿、咬物痛或咬合无力、牙龈退缩、牙缝增大、牙齿变长、食物嵌塞,甚至牙齿松动等。

无论出现了上述哪种症状,都可能患了牙周病,应及时到医院牙周科诊治。

5.正常人的牙会松动吗?什么原因导致牙齿松动?一旦松动了还会好吗?洗牙会使牙松动吗?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牙齿有极其轻微的动度,这叫生理动度,但一般是不易觉察的。临床上引起牙齿松动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炎,而牙周炎病情的不同,出现松动的程度也不同,因为包绕在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很坚硬,它是一点一点被破坏掉的,只有当骨头损失到牙齿根长的一半以上时,自己才能感觉到有牙齿松动。

由于牙周炎病程缓慢,炎症的早期并无牙齿松动的感觉,只有随着病变的发展,牙齿四周支持牙齿的骨组织越来越少时,牙齿松动度逐渐增大,并且单根牙(前牙)比多根牙(后牙)更容易松动,所以在临床上比较多的人因为感觉下面前牙松动而就诊。

当然,骨头被破坏自己是看不到的,只有医生借助于临床特殊的检查和照X光片才能确定。

除此之外,当牙周炎伴随咬合力量异常加大时,可以使牙齿的动度明显加重,如常见的夜磨牙、紧咬牙、过高的修复体(假牙、冠套)及正畸加力过大等。另外,急性炎症期(如牙周脓肿时)也可以使牙齿动度明显增加;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有牙齿动度增加的情况,如妊娠期、月经期可以感觉有牙齿松动。另外,有的人虫牙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牙根部大范围病变时,也有可能出现牙齿松动。

牙周科医生为病人初次治疗时的“洁治”与大家所说的“洗牙”,实质上应该是不同的。因为前者注重的是清除牙根周围的导致牙周病发生的致病细菌,往往痛感要强一些,而后者则注重的是牙齿表面的色素和能否把牙齿美白。洁治只是通过超声波的震动,去除掉沉积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石,是贴在牙齿表面的东西,不会损坏牙齿及其牙齿周围的组织,所以洁治是不会使牙齿松动的。

一些人洗完牙后觉得牙缝增大甚至牙齿有松动感觉,一个原因是因为自身的牙周炎已经很严重了,已经存在着牙齿周围的骨组织丧失,只是被大量的牙石塞住而没有被发现;另一个原因是几年或十几年从没有洗过牙,在牙齿周围或牙间隙里存在着大量的牙石而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状况,当这些牙石被去除以后,却觉得间隙大了牙齿松了,所以认为不能经常洗牙,洗牙会把牙齿洗松动。

有的人认为,洗牙会把牙齿磨得越来越小,这是缺乏对洗牙的正确认识。如果那些致病的牙石和牙菌斑长期存在于人的口腔里,不仅仍然会造成对牙周组织的继续破坏,而且一旦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还会引起身体其他重大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影响生活质量。

牙齿一旦松动应及时治疗。如果是轻、中度的牙齿松动,一般经过恰当的治疗后,都能得到控制,有的松动度可以明显减轻。对于重度的患牙,医生认为不能治疗的牙齿,就是炎症不能控制且继续向深部发展的,为了避免波及相邻牙齿,应听从医生建议及时拔除。

6. 出现哪些情况时提示可能患有牙周病?

尽管牙周疾病在初期很隐匿,但仍有一些可被察觉的早期症状。如果出现如下症状的一种或几种,就说明您可能患牙周病了。

①刷牙、吸吮、咀嚼食物时牙龈出血,甚至自动出血;②牙龈呈暗红或鲜红色,边缘圆钝、肿胀、松软,与牙面分离;③口腔异味;④牙齿遇冷热出现不适;⑤用手挤压牙龈,会有脓液溢出;⑥牙齿松动,后牙咀嚼无力;⑦牙齿变长、移位,前牙出现缝隙;⑧牙龈反复出现脓肿、疼痛。

上述症状不一定同时存在,疾病程度越重,出现的症状就越多。任何一种症状都应该去专科医院检查。

7. 牙周炎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患者问:我平时刷牙很认真,为什么还会得牙周炎呢?

其实,牙周炎发生与否是由细菌、宿主、环境三方面条件决定的。应该说,得了牙周炎并不一定说明刷牙不认真。

牙周炎与口腔卫生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口腔内的牙菌斑微生物是导致牙周炎的罪魁祸首,牙菌斑最容易寄存和生长在牙齿的间隙和牙龈沟或牙周袋里面,而刷牙只能刷到牙齿的表面,刷不到牙间隙和牙龈沟中去,所以,很认真地刷牙也只能刷掉一部分细菌。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牙菌斑的堆积,其中的一些局部因素包括牙石、食物嵌塞、咬合创伤、局部解剖因素、不良习惯和不良修复体等,都可增加细菌的堆积和侵袭力。

全身促进因素包括内分泌失调、吸烟、精神压力、免疫缺陷、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宿主的防御力和修复力,或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起破坏作用。已经证实,一些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先天遗传特征和某些环境条件等。吸烟和糖尿病,与牙周炎成正相关关系。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显示,每个人个体的易感性也很重要,许多相同口腔卫生状况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现象。

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医学的发展尚难以改变或有效地控制机体的防御机能,更不要说改变遗传基因,但牙菌斑现在已经能够被有效控制,且方法简单并行之有效。对于牙周病易感者,应加强与牙周科医生的密切合作,重视牙菌斑的控制,使牙周炎得到恰当治疗,病情有效控制,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

8.洗牙时会发生交叉感染?

口腔是多菌的环境,在牙周病损局部会有更大量具有较强致病毒力的微生物。在牙周病治疗过程中,医生除接触患者的唾液菌斑以外,还有血液和龈沟液,所以有很多感染的机会。

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占10%,近年来一些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等也有增多的趋势,这些疾病的病菌均可由患者传播给医务人员,又可通过医务人员之手和其他途经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这种院内感染的控制已愈来愈多地受到重视。

感染的途径有:①直接接触病损、血液、体液等;②吸入含致病菌的气雾或飞溅物;③间接接触,如污染的器械、手、综合治疗台等;④手机、供水管道中的存水返流入口。

在正规医院,一般是严格按照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要求执行的,也要接受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的定期检查,各项指标必须合格。因此,能够切断以上感染途经,如使用一次性的对口镜、镊子、探针,每人一套,对洁治器、刮治器等会接触血液的器械,必须经灭菌处理。治疗手机、洁牙机手柄也应经高压消毒,一人一机。工作人员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面罩、工作服等齐全。诊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消毒,一些大型专科医院使用的都是进口的高级手机和手柄,都有防回吸阀,能有效防止机器管道系统被污染。所以,站在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自身的角度,医院一般都会严格遵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规则,作为患者,就医时也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9.洗牙(或牙周治疗)后反而感觉牙根敏感是怎么回事?应当如何处理?

洗牙(或牙周治疗)之后,许多人都会出现牙根敏感的症状,这是正常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人在洗牙前,就已经有牙龈退缩了,牙根已外露;有的人牙石很多,把每个牙缝都塞满了,长时间存在的牙石已造成牙表面的脱矿,即表面的保护层受到破坏,对冷热过敏;另外,牙齿牙颈部的牙骨质很薄,在遇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时,会产生敏感症状;还有,牙周治疗时,去除了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石、阻挡层,敏感症状在洗牙后或龈下刮治术后的当天即可发生,这种疼痛是激发性的。大多能在2周至1个月逐步消失。根据患者个体敏感性、刮治操作的情况、病情轻重程度、牙齿本身有无缺损而症状有所不同(患者已存在牙体病变时,则症状可能更明显些)。

一般情况下,牙周治疗后一过性的牙根敏感不需特殊处理;少数人过敏症状严重,影响进食,可用脱敏方法(也可用含氟矿化液漱口);对牙体病变应进行牙体治疗。

10. 如何预防牙周病?除刷牙外,还有哪些方法?

首先要学会自我检查,提高对牙周疾病的警惕性。刷牙出血是牙周疾病最早期的症状。一旦有这种现象出现,应立即到牙周科就诊。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由于“工作忙”、“医药费难报销”等问题而放弃全面系统的治疗,从长远讲是不明智的,一旦错过早期治疗的良机,最终会花费更多的金钱与精力,疗效也较差。

1个疗程结束后,要想保持长期的疗效,还必须每天认真刷牙,还应养成使用牙线、牙签和牙间隙刷等辅助工具的习惯,彻底清除菌斑。成人应每隔半年到一年定期复查,进行维护治疗。无病不医的观念应该摒弃,维护牙周健康需要一生的关注和努力。个人的重视和主动与医师合作是牙周长久健康的重要保证。

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大部分牙面上的菌斑,但对部分邻面的菌斑,单靠刷牙无法将其去除。需借助其他保健用具,如上述牙线、牙间隙刷、牙签等。牙间隙刷专门为清除邻面菌斑而设计,其头很小,可以进入牙缝内。牙线、牙间隙刷、牙签虽都可清除邻面的菌斑,有时却不能互相替代,需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选用。牙间隙刷、牙签操作方法简便,牙缝较大者选用比较合适。对牙线达不到的区域,如存在凹陷的牙邻面、磨牙多根分叉处,有独到的作用。牙线操作方法较复杂,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起初,最好对着镜子多加练习。牙缝较小者,推荐使用牙线。

上一篇: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18) 谈谈康复医学中的运动... 下一篇:什么是即刻义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