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与C-反应蛋白及LDL-C相关性观察

时间:2022-08-14 03:53:41

[摘 要] 目的 探讨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213名45~78岁的研究对象进行牙周病状况及心血管疾病相关指 标(CRP,LDL_C)进行临床检查和检测。将受检者分为牙周病组(A组)和非牙周病组(B组),然 后对两组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再将A组根据牙周病严重程度(缺牙数目)分为轻(C组)、重(D 组)两组,比较两组之间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生物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生物学指标(CRP,LDL_C)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 差异(P<0.05),并且随牙周病严重程度(缺牙数目)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 也明显增高。结论 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生物学相关指标CRP、LDL_C之间 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牙周病;心血管疾病;C_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_C)

中图分类号:R787;R109 文献 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4_0266_ 02

近年来,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同时,牙齿缺 失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还并不十分明确。为了研究牙周病及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对213名45~78岁的研究对象进行全身健康状况及牙周病状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来我院口腔科门诊的45岁以上病人作为研究 对象,共计213名,其中男157名,女56名,年龄45~78岁,平均64±11岁。研究对象日均吸 烟量在半包以内,日均饮酒量低于2两,并排除肥胖症患者(MBI>28),其中既往有心血管疾 病史者139名。

1.2 方法:牙周病检查方法采用临床牙周探诊,牙周健康指数采用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 ty periodontal index CPI)指数≥3者诊断为牙周炎[1]。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指 标使用BECKMAN IMMAGE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血清C_反应蛋白(C_reactive protein C RP),使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

根据牙周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检查,将213对象分为牙周病病组(A组)和非 牙周病组(B组)两组人数分别为102和111例;再根据牙齿缺失数目,将牙周炎病人组再分为 两组,剩余牙齿大于等于25以上为C组,剩余牙齿小于25为D组。然后对4组的CRP及 LDL_C 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3名研究对象中,患牙周病者102人,占47.9%,非牙周病患者111人,占52.1%。其中牙 周病患者中剩余牙数大于等于25的63人,占61.8%,小于25的39人,占38.2%。将其各自的 CRP、LDL_C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

3 讨论

牙周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可能有:(1)牙周致病菌或其成分直接入血,洁治,刮治,拔 牙 和刷牙,甚至咀嚼都可能产生菌血症。入血的细菌可在单核细胞协助下至血管内膜,并长期 存在于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中,牙周致病菌能直接侵入心血管内皮细 胞和平滑肌细胞[2]。(2)牙周病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牙周病越严重,全身炎症 反应越明显[3],控制牙周病或拔除患牙会显著减少血液中的炎症介质,包括多种 细胞和急性期蛋白。牙周病引起血液中的细胞因子浓度增加,其中细胞黏附分子和血管细胞 黏附分子能使白细胞附着并穿透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使AS斑块不稳定,基质金属 蛋白酶能使AS斑块脱落。(3)值得重视的是牙周病可影响全身免疫反应,牙龈卟啉单胞菌使 与其对抗的IgG抗体浓度增高。牙周致病菌的细胞产物热休克蛋白(hot shock protein HSP) 可进入血液,这种可溶物质在早期的心血管病中作用显著。

本研究提示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CRP、LDL_C)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且随着牙周病 程度的增加LDL_C水平也相应升高。C反应蛋白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也参与了动脉粥 样硬化的形成,国内外多次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牙周病能使C反应蛋白的浓度显著升高[ 4]。Wu等发现牙周病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有显著升高,但是与HDL胆固醇之间没有明显 联系,但LDL胆固醇却有相应升高。这与本结果一致。

系列对照实验和横向研究表明,牙周不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Genco等[ 5]通过比较97名心肌梗死患者与233名正常人的9种龈下细菌,实验结果支持牙周致病菌 与心肌梗死有关。对45~64岁的研究对象进行横向研究发现,缺失牙数与心血管疾病间存在 明显的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剩余牙数甚至比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更为紧密。本实验 中随着缺失牙数增加,其LDL_C水平也相应增加,也证明了此观点。

参考文献

[1]杨是,石四箴,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95,27.

[2]Dorn BR, Dunn Jr WA, Progulske_Fox A,et al. Invasion of human coronary art ery cells by periodontal pathogens[J].Infect Immun, 1999,67(11):5792-5898.

[3]Joshipura KJ,Wand HC, Merchant AT, et al.periodontal disease and biomarkers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ese[J].J Dent Res, 2004,83(2):151-155.

[4]赵亦兵,孟焕新.急性期蛋白与牙周病[J].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2,18(3):206-2 07.

[5]Genco RJ,Wu T,Grossi S et al. Periodontal microflora reduced to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ase_control study(abstract 2811)[J].J Rent Res, 19 99,781(special issue):45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替米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疗效观察 下一篇:HIF-1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