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时间:2023-08-29 17:06:04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摘要:为推动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目标,满足“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要求,实现医患关系和缓的应然模式,医学教育应重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以实现培育行业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文章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医学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并提出其实现路径,为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开展提供科学参考,也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驱动力。

关键词:思政教育;医学生;教育内容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9-0058-04

深化高教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须进一步细化教育群体,改进教育方法,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驱动力。医学教育应当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人才的培养,以思想政治教育来培育行业人才。医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学习,应当以更高目标为标准,这是因为医学生面对的是社会公众,需要以更高社会责任感、道德标准、为人民服务精神等,面对人们的生命安全维护问题[1]。医学院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教育紧密结合,让医学生接受除专业知识之外的道德教育,通过对医学教育特征的分析,以内容建构来优化医学院教育模式。通过全员育人、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原则,打造医学专业教育渗透思政教育的融合空间,是实现医学生群体思政教育效度目标的前提,也是新时代医学教育人才培育的方向。面对医学生群体实施思政教育,相关内容中应当融合人文教育内容,将医德意识培养作为重点,让医学生职业道德基础建筑牢固,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中[2]。一些发达国家医学教育历史悠长,医学教育模式比较成熟,且入学门槛较高,一般情况下,思政教育在进校前就已进行,校内强调的是人文精神、医德培养,除专业课以外,更多的是人文教育课程。国内研究成果说明,相关研究内容集中在医学人文教育层面,通过对行业困境的分析,探索解决对策可行性,同时对人文教育比较借鉴、具体内容等进行论证。行业研究人员对医学人文教育必要性认知相对一致,打破技术主义的屏障,回归到人性范畴,这是医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基础[3]。

一、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目前,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对当前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内容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医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建设在应对社会挑战时,也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一)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面临的挑战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受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导致思政教育受阻的主要原因。新时代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要考虑其内容设计是否足够吸引人,动员广大高校学子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脉络中。部分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理念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专门医学人文教育内容的欠缺,这种缺失的问题造成思政教育内容与医学人文内容的融合困境。其实,对医学专业来说,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思政教育实现的重要基础。医学生思政教育应当通过对专业人文教育内容的梳理,实现两者互相借鉴与融合。医学人才在医德方面的建设基础并不牢固,当受到物质利益冲击时,医患关系对立现象难以消解,对于病患来说,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根源多数是因为医护人员责任心欠缺,对病患态度冷漠导致的[4]。其实,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所造成的思想道德不达标的现象。在对新时代医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具体内容上要针对社会现实,有重点地展开和推进,让医学生认识到职业信仰所在,以医德自觉约束个人行为。对当前医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分析后,发现其中渗透着浓郁的阶级性、社会性特征,集中在政治政策、指导思想等层面,很难让医学生产生真实可捕捉的感觉,这种距离感过大的教育模式,又不能结合医学生面临的实际思想困惑,自然是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对思政教育的需求。

(二)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面对的机遇

中国社会迈进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卫生等多重领域的建设已经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及相关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对医疗改革内涵的分析,立足于医学教育改革社会背景下,创建医学生为主体的思政教育模式,可以打造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加强思政教育,对于涵养家国情怀,弘扬大医精神,培养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具有深远意义。面向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应当以新时代变化为主要内容,坚持立德树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育总目标,将医学生思政教育与民生建设、全民医疗保障等衔接起来,让医学生能学有所感,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医疗行业改革的影响,能主动将思政内容与社会客观现实相结合,探索思想困境的解决途径。能以思政教育为主要阵地,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打造符合医学生实际需求的课堂内容,为思政教育学科发展带来新的空间,通过理论课堂的系统化来引导日常学习规范化。这对于医学生来说,能通过思政教育研究成果支持医学道德人文主义关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果的达成[5]。医疗改革对现代社会而言,是牵涉到全民健康保障的重大举措。医学生培养面对的是社会健康生活,医学教育质量是决定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具有时代意识、行业道德的优秀医生人才,是当前推动医学环境升级的重要核心[6]。社会发展需求对医学行业的标准越来越高,因此,构建医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时,一定要将相关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形加入其中。由教育部牵头,对医学教育相关专业进行认证标准的出台,就是将医学教育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教育成效,实现思政教育内容质量的稳定。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一定要认清行业发展形势,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路,让医学生能由内而外地产生服务于人民的思想意识,这是维护行业工作环境稳定的关键。要打造良好医患关系,为执业环境优化创建机会,必须由医务工作者来主动推动,也是医学院校要重视的思政教育方向,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思想基础。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内容要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社会现实,能对时代特色有清晰反馈,为社会需求满足有明确的指引方向,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改革的发展步伐[7]。

二、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体系建构

对于医学生思政教育内容设计来说,需要考虑到外在客观要求、内容本质要求两个层面,结合医学行业原则构建教育具体内容体系,可实现强化教育效果的最终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生思政教育基础性内容,主要是将基本思政素质培养作为标准,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内容如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保障,教育知识目标是通过多个组成模块的内容分析,让医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形成的价值目标,引导他们对党和人民忠诚热爱,坚定“四个自信”。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迅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成果。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师生理想信念之基,通过新时代目标的理论建设,让医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定”,增强“四个意识”。

(二)医德医风教育

由于医学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体,行业发展特征非常明显,因此,通过思政教育内容与社会相匹配,通过医德医风等来共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划具体流程,有利于内容合理安排的实现。医学生的个人道德教育内容,应当以更高标准来设计,让学生从根本上认清个人道德水平对行业的影响。医学生以正确的“三观”进行自我管理、完成学业,是实现个人发展,向理想迈进的前提,此外,思政教育主要内容还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途径、调解方法等都是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的;对心理异常情况的判断,可以有比较理想的处置办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有相应的调适概念,根据群体性心理、病患状况,还有康复、药物使用等共同构建调适方法。医德是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包括态度严谨、责任担当、技能卓越、作风廉正等多个层面。医生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疗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要比其他行业更高,不仅要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更要有救死扶伤的忘我精神。

(三)社会责任教育

医学生最终是面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而满足社会公众医疗健康服务需求,除了良好的技术能力,符合人性的心理服务,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对医学生提供思政教育,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根据时代要求来教育医学人才注重社会公众健康,以人文关怀为己任,这是医学生必须树立起的社会责任。只有如此,才能构建医生与病患、技术与人文、医学与社会等各方的和谐生态。由于医学是社会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相关医学教育还要增加社会学理论,通过健康与疾病的社会文化关系,探索出社会在医疗关怀视角下的具体形象,这些都是满足医学生必备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医患角色社会行为的分析,涉及到进入冲突、主动被动、社会预期等,因此,在社会层面考虑到疾病特质时,要对病患个人认知、文化程度、经济实力等都有清晰的认知。与病患进行病情沟通时,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家属及病人对病情发展有所认知,提升诊疗效率,使病患从医生处获得人道主义关怀,避免和减少相应麻烦。训练沟通技巧是打造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有利于良好社会关系目标的实现。

三、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的路径优化

(一)打造思政教育主阵地

高校思政教育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医学院校可打造思政进教师头脑、进培养方案、进教学大纲、进课程教学目标、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活力。

1.日常思政教育要求学生能开展自我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社团,根据国家发展来推进思政教育进步,跟随时代脉络,设计理论工程,比如,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推进全国各地学生理论社团成立的前提。发展这种社团不仅能让理论传播效果更好,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实践中获得教师指导和自行学习的机会。目前,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理论社团,主要学习的理论内容:一是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认知的培养,需要考虑到如下几个层面:一是日常常规思政教育工作;二是思政教育工作专项培训、分类指导,能将日常思政教育主阵地牢牢把握,课堂上毫不动摇地推进教育目标落实;三是思政教育方法、艺术培训等的实施,将正确的思想引导落到实处,能真正解决思想与现实间的冲突,提高语言艺术,加强谈心、表扬、沟通的效果。对教师思政理论的培养,需要考虑到如下几个层面:一是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二是学习形势政策,日常思政教育紧密联系现实;三是学习心理知识,日常思政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和学生有效沟通。

(二)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

思政教育的课堂是进行内容传播的重要途径,除了正规课堂教学形式以外,相关理论教育的规模化落实,是确保思政教育目标达成的关键。通过医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培育,可以建构主渠道并调整合理结构,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石,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1.在思政课程整合方面,包括实现高校常规思政课程内容与医学教育特定内容整合。相比于思政课程而言,医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要将二者联合兼容,才能打造出符合医学生特质的思政教育内容及模式。经过政治理论课整合内容的处理,能将医学人文教育、个人成长教育、医患关系等融合,具体说来,表现在60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9思想内容植入方面。医学院校可成立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在办好育人关键课程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开发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思政课程教学资源,不断推动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基础”课,可实现道德教育建设目标与个人道德修养相互适配,人生价值与生死观教育相融,法律教育与卫生法相融。“纲要”课,对中国与世界的医疗简史适当介绍。“概论”课,将传统医学与现代文化、经济发展与医学科技相融合,将医患关系融入到社会文化建设之中。

2.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着力构建思政内容方式、课程方法、考核支撑体系,力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抗疫等现实案例和思政元素,如编撰医学人文教科书,设立医学特色思政工作室等。选修必须有明确的课程内容,向学生传达教学重点,以点带面,带领学生进入到主渠道思政课,再以完整的知识面对课堂教学任务落实。这是人文类社科选修课系统的实现有效方式。医学院相关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有限,与医学相关课程连接程度不深,可通过课程体系规范化处理,提高选修课对必修课的辅助作用。

3.强力助推思政元素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内容上主要有两个分类,即一般性、特殊性。前者专指校内政治理论的学习与推广,相关内容的拓展阅读,对校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感知;后者则强调从校内的医德医疗相关学习,到校外的实习和科普推广,探索医疗服务可行性的空间。校内实践主要是由思政课教师来牵头,规划、设计、总结等,每个环节都要有预见性和领导力,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要紧密围绕着行业理论,同时展开符合社会生活实际情况的实践规划。在制定教学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经费、基地、策划等全流程问题。实践教学依托于理论基础,能根据教学进度来逐步展开,实现制度化的教学实践系统能以常态化、规范化落实。

(三)扩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功能

针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建构,具体落实行为要考虑到课程渠道、日常教育规定等,除了日常思政教育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功能上,还可以扩充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功能。目前,在思政教育功能方面,心理咨询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环节非常重要的分支。

1.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中心,以规范化的模式建成基本配备环境,包括咨询室、宣泄室等心理咨询服务领域,以及使用心理测量仪器、心理测评软件等;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培养兼职教师和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负责医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筛查、跟踪、检测,对心理危机事件有应对能力,日常面向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以完善的咨询制度维护学生隐私安全。将心理咨询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思政教育价值,需要考虑到教育方式及内容的易接受程度。

2.根据医学生群体性特征,进行社会调研,确定思政教育内容系统的构建方式,以及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匹配模式等。将医学、医疗等相关社会调查内容进行融合,如地方病、防控系统、医改落实、医患关系等,让学生自觉产生对医疗制度的深入思考。构建医学生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不仅是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求,更是满足医学生掌握社会发展阶段的前提。打造具有多方协同的社会实践系统模板,为学生感受现代教育的全面性、可行性提供路径,以多个部门分工协作的形式,将活动主题与方式确定下来,并通过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以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方式,保证资金使用落到实处。

3.医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要落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内容作为参照,在校园设施、文化景观、绿化方面等融入思政元素,在校训、校风、校史等方面的宣传上体现出思政教育的方向。校园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应当与思政教育原则保持一致,通过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竞赛评比活动等展现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产生集体荣誉感,推动和吸引学生有意识地维护团队利益,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新红.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

[2]米娜,冯胜军.思政教育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的隐性和显性渗透[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6).

[3]刘冰,李丹,姚黎英,等.基于前景教育理论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8(2).

[4]乔婷,李萌.医学伦理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价值、问题与理路[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10).

[5]樊卫平,王艳红,罗旭光,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23).

[6]赵云山,夏承伯,马晓玲,等.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3).

[7]王瑞军,马晓玲,赵云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

作者:黄瑶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上一篇:“四个全面”战略: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应用分析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