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

时间:2022-07-31 07:25:47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

1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规划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通过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确实,可以肯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参与讨论和探究,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学生的“三维目标”,符合课标课程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有助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的品质和素质.

2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本质与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学.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关键是教师加以恰当引导,以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是:

(1)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力,不断引起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灵感,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3)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动,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可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展示,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

(4)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各项素质.

3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为:“前期准备——自主学习——引导探索——巩固练习——合作交流——反馈矫正——总结评价”,模式在教学思想上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参与、主动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等方法,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主动发展.以下以笔者的教学实践阐释上述流程的实施.

3.1 前期准备

笔者任教的年级为初一班级人数60人.初一的学生对初中崭新的学习都充满了期待,不管小学的基础怎样,都想重新开始,而且初一学生都比较听话.由于笔者是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学生对数学学科也相对比较重视.为了能顺利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笔者在编排座位时,把学生按好、中、差搭配分成四人学习小组,指定负责人,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做好准备工作后,进入具体的教学环节.

3.1 自主学习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因为这种发现可以让学生记忆最深刻,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但是必须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刚开始自主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方向,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但是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笔者会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在预习笔记本上,通常分成三个部分:①概念、定义及定理.②本节课的例题解答.③课后的随堂练习的解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补充完整.提纲中三个部分,第①、②部分因为课本上有现成的解答,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第③部分的要求较高,受于能力所限相当部分同学无法完成,可留待老师上完新课后补充完整.

3.3 引导探索

这一阶段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师点拨启发,学生回忆、类比、联想、观察,缩短新旧知识的距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证明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比,以区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等.由于学生始终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通过多向交流、讨论、争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在这个阶段,在学生已经经过自主学习以后,学生之前的困惑得到了解决,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教异分式加减这节课为例:

3.4 合作交流、反馈矫正

在合作交流、反馈矫正过程中应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参与,调动学生的个人兴趣,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合作交流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他们会把自主学习中自己发现的困难和自己的想法拿出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主动帮助能力差一点儿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并要安排组长负责组内的讨论,把组内形成的共识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为所有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自我改变的机会,同时让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沟通,这样会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去探索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一种主动质疑的能力.

3.5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这节课所学知识和所用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这一阶段也可结合小测进行,以检验学习效果.

4 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体会

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新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探索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的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探索教学中要不断研究学生,依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和调节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教学,使学生真正从探索研究中学会学习.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开始一段时间,学生很感兴趣也很自觉,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同学开始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课堂练习难度稍上一点,部分同学就有点力不从心,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下降;课堂教学中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调动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发飞信等途径,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并经常对自己的探索进行小结,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案,把“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切切实实的做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开展“我与化学”活动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和抑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