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31 02:05:25

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和舞蹈虽然具有各自的特性与价值,但两者却同根同源,节奏和情感就是音乐与舞蹈的共同点。因此,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律动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起来用来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实施。另外,舞蹈律动的教学与专业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舞蹈教学不同,它不以训练系统的、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的,也不需要高超和高难度的舞蹈技巧,而是通过肢体语言向儿童传达特定的音乐信息,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内心的表现欲望;帮助儿童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儿童对音乐的表现力。特别适用于小学生(6—12岁的儿童),可以贯穿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符合儿童的天性,能培养儿童的性格,塑造儿童的人格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脱离了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只让儿童聆听音乐和学唱歌曲。其实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当儿童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聆听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这表明儿童天生就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随着聆听音乐进行身体律动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新课标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为上好奇、好动、好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激动;对具体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意志品质较薄弱。此阶段的儿童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舞蹈律动,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儿童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身心也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舞蹈律动的合作互动中,会使儿童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为自己能够独立创造舞蹈律动而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儿童的自信心,也从中懂得配合与尊重他人。比如,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一堂节奏训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前的空地上划上4个大圆圈,每个圆圈里站一位儿童,此时的节奏为“哒、哒、哒、哒”,然后在一二三四的预备口令中四个儿童可以自己随意变化组合,坐在下边的儿童用“哒”读出所变化的节奏。如第二个圆圈里的儿童随着口令跑到第一个圆圈里,节奏就变成“哒哒、空、哒、哒”等,随着节奏熟练之后,可以增加儿童的数量,但是圆圈的数量不变,这样节奏就更为复杂丰富。这样台上儿童不停地创造节奏,台下儿童根据台上儿童的变化读出节奏,非常直观。结合儿童“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的课堂教学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乐理知识能够更大地引起儿童的注意,也会很快地感知和理解复杂的节奏形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快速反应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兴趣是开启儿童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刺激儿童多层次的感官感受、多维度地开拓儿童的审美视野。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儿童都表示他们很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给儿童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心情舒畅地体验音乐,不仅能足以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儿童的音乐素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小学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戏剧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儿

童想象和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孩子们可以带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如小英雄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大灰狼、猎人等角色,并让儿童根据在生活中所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儿童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形象及戏剧性的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的积极性。

三、能充分发挥儿童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充分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由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舞蹈律动主要是儿童用肢体语言来模仿教师或者视频中音乐的表现形式,这样可以比聆听音乐更直接也更直观地表现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够很好的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欣赏踢踏舞《大河之舞》,老师可以运用柯达伊的声势律动理念引导儿童运用自己的手脚等肢体、或者身边随处可拿到的道具(安全的道具,比如本子、笔等)随着音乐打节奏,让儿童创造出不同的节奏音响,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很直观地把作品的节奏表现出来。即兴的肢体律动可供儿童的思维天马行空,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并自由的创新发挥。每个儿童的性格、生活环境都不相同,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相同,他们模仿、创造和表达音乐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妙趣横生,令儿童们兴奋不已,也使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作品”充满好奇。

总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割裂了两者的关系,不利于审美教育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把舞蹈律动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单一学习方式,通过音乐和舞蹈动静结合的双向教学方式,唤起儿童喜爱音乐的天性和本能,激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想象,从而更愉快地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

上一篇:谈论古代文学鉴赏课中的细节教学意义 下一篇:关于组织社会资本对个体知识分享的影响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