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7-31 11:31:44

对提升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摘要】:伴随着高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科研工作,是高职辅导员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高职辅导员,更有条件深入到实际中,将实践工作经验吸收转化为理论依据、提升到理性自觉的层面。明确提升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准确把握科研能力的制约因素,研究提升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是当前提升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需要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思考

1 引言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在一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职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理论的实践者、探索者,是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引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同时也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承担者。已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职辅导员着力分析当前的新形势、研究当前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富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工作。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工作对象的教育及思想转化,管理和服务目标的实现。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近年来不仅为高校辅导员设立专项课题,还举办相关的论坛、一系列的培训班,这些都是战略性的举措,是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战略举措。这些举措既有利于推动我们的理论研究真正成为自己实际工作的坚实基础,同时也切实地在推进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2]

2 提升高职辅导员科研实力的必要性

2.1是实现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辅导员要走“专业化” 、“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既为辅导员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指明了其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方向。“专业化”是建立在专业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精专的专业性研究,就没有专业性可言,更不可能实现专家化。辅导员要正确把握学生工作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必须集中精力加强学习,潜心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使学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投身科学研究,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标志。因此,高职辅导员培养自身科研能力,注重科学研究,是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2.2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举措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对高职辅导员队伍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发挥辅导员队伍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科学地开展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明确要求: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工作,各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 号令) 规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科研能力是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能力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其对学生工作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从而影响实际的工作效果。 开展科研工作,能促使高职辅导员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去思考学生工作中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在不断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2.3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有力保障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手资料,对此进行归纳总结、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形成固化的成果,以此进一步指导实践,就能提高工作水平。学生工作蕴藏着客观规律,要正确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科研领先。加强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工作的前瞻性研究,有利于正确把握学生工作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学生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性、学生个体特点的多样性,学生工作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面对外部环境、教育对象和自身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以经验为主导的工作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辅导员队伍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将热情和经验提升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统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4]

3 制约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

3.1科研意识不足

科研意识是影响辅导员科研效果的根本因素,科研资源、科研氛围、激励制度均是为积极的、主动的科研意识所服务的。辅导员具有了积极的科研意识,就具有了科学的眼光、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和独特的智慧,也意味着告别平庸。[5]受政策、制度导向的制约,在以往,高校中辅导员岗位常常是个人锻炼、转岗、晋职的跳板,少有教职工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生涯规划,辅导员科研意识淡薄。现如今,随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增强,一方面由于繁重的日常教育管理管理工作令“事务型”辅导员疲于奔命,辅导员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科研;另一方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辅导员重视通过经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后,疏于对经验的转化提升。在缺乏勤学善思的科研意识的情况下,辅导员难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过渡。

3.2氛围不够浓厚

所谓科研氛围,是指在一个集体中逐步形成的,以科研为主线的,可以被单位成员所感知和认同的气氛或环境,包括硬氛围和软氛围。硬氛围即环境氛围,如空间布局、装饰等;软氛围即人文氛围,如科研人员关系、科研管理模式、科研团队协作程度等。[6]近年来,教育部不断从政策、制度方面给予辅导员支持,但是在辅导员还未能从事务中释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时,新时期又将辅导员的科研能力要求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辅导员尚未转变观念,一些辅导员尚需提升相应素质,辅导员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当前高职辅导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缺乏科研意识,因此在从事科研过程中,要么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要么缺乏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与作用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其他人文社科软硬实力支撑,直接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项目来源少,科研项目数少,科研经费少,迫使一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具备科研能力的辅导员为争取课题,争取经费,放弃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转而向其他学科、专业靠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立项难度增大。

3.3 制度有待完善

对于辅导员而言,切实可行的制度,能激发科研行为,调动辅导员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促使辅导员努力开展科研工作,并创造科研成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社会作用功能与发展定位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其科研实力有自身局限性。同时,辅导员自身科研意识尚不强烈。因此,支持、激励辅导员从事科研的制度有待完善。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借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这一杠杆的作用,辅导员的科研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但这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久发展的源动力。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辅导员晋升到自己满意的专业技术职务后,便停止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科研探索的追求,这不利于学生工作的长远发展。

4 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4.1强化意识

辅导员应该形成正确、积极的科研意识,并不断强化。辅导员需要坚定信心,随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职称评定以及其他方面会不断得到完善,辅导员工作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辅导员要潜心于本职工作的开展,提升自身科研能力。辅导员应该清楚,工作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简单套用现成的经验是难以有效解决的,必须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针对问题,想方设法予以解决,才有了实际工作的创新;在理论研究中,只有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才会有理论探索的创新。辅导员应明确自身工作定位,尽快转变“重教育管理、轻学术科研”的思想,在科学合理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投入时间和精力到科研中来。

4.2营造氛围

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助于激发辅导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潜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科研氛围。首先是学校领导重视,全校教职工积极投入,同时辅导员应树立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协作,从而产生级联反应,在科研目标确立、科研任务承担、科研资源分配等方面形成共识。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培养辅导员的科研能力。通过公派外出考察访问、学术交流、参加会议等形式,开阔辅导员的视野,把辅导员队伍培养成一支具有活力、开拓进取的科研力量。再次,搭建辅导员专业培训平台。学校可以逐步完善上岗培训、职业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平台,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将这种培训常态化。

4.3完善制度

有效的制度是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催化剂,高职院校要在政策上、制度上给予支持与鼓励,不断完善辅导员开展科研的制度,保障、激励辅导员参加科研活动。学校可以在以下方面作出探索,一是将辅导员的科研成果作为评定其绩效的重要指标,与其评职称、晋升、评优相挂钩,以分调动其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出台具体措施,鼓励辅导员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对有志于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推荐其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硕士、博士,形成结构合理的梯队,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三是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和成长需要,设立培训与考察专项经费和科研专项经费,支持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建立定期与市内、国内其他高校交流考察、交换学习制度。

简介:屈海龙,1985.08,男,重庆市大渡口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本科学士,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

[2] 沈壮海. 辅导员如何做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12(28):99-102.

[3] 张艳红,李继伟,武喜涛.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成人教育[J].2011(9):93-94.

[4] 柏路. 关于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J].2012(10):78-81.

[5] 韩秀引. 影响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四类因素分析.高校辅导员[J].2011(9):93-94.

[6] 孔丽丹, 刘长青.构建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人文关怀软环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8-19.

上一篇:践行新课改,追求高中数学卓越课堂 下一篇: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控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