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时间:2022-07-31 08:18:49

中小学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中小学教育教研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要求教育教研有新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动力和支撑。

但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从事教科研的往往是一些大学教师和一些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缺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缺乏对中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这种先天不足,导致他们的研究往往是理论性强,具有严密的逻辑理论体系,抽象的概念和专有名词多,但离现实较远,难以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听一些专家、学者的报告,往往就是这种感觉。

而中小学教师呢,他们往往是每天埋头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这样的教学工作中,再加上应付一些日常性的事务,他们已经是疲于应付,很少有时间、精力去搞教育教研。长此以往,他们的知识大为萎缩,仅仅盯住眼前办公桌上的几本教科书,失去了教科研的能力,最终成了一名“教书匠”。这样,中小学教育教研形成了“你研究你的,我教我的”两张皮不相干的怪现象。这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令人堪忧。

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树立教育科研意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要大胆尝试,将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中小学教师要改变只埋头备课、上课,教研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认识,并克服对教科研的“畏难”心理。

其次,中小学教师要处理好专和博的关系,既要学精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扩展知识面,要知识渊博。另外,一些理科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缺乏,这也阻碍了他们的教科研工作。

再次,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事求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推陈出新。每学期开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一个课题,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研究,并查阅相关的理论书籍,待条件成熟时,将其整理成论文。

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用制度调动广大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并为中小学教师创造一种适宜于教科研的宽松环境,希望能请更多的有成果的中小学教师来作报告。

只有中小学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教科研中,素质教育才能从口号变成实际行动,中国的基础教育才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上一篇:德庆县城乡中学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研究 下一篇:巧借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