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体育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7-31 08:15:33

谈小学体育教学之我见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目前逐渐形成了人们对“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认识,为学校体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

最近几年,笔者调查了全市一些农村和城镇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发现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软等)有所下降或存在偏低的现象,学生对体育兴趣和爱好的热情并不浓厚:体育课的内容只是集合――做操一解散,且不到15分钟时间就敷衍了事。课外活动组织不周密,学生练习无指导,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不显著等,之所以在农村和城镇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中形成这些使人不乐观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如此教学,导致学生虽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至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

其次,有些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随意把体育课改上文化课或自习课,文化课占用的时间排得水泄不通,造成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无插针之地。严重剥夺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

最后,小学体育教学多年以来以集体性、统性的模式进行,这虽然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有一定好处。但也同时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应小学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存在着简单化、机械化的问题,有时还出现无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学生兴趣特长。

上述问题是摆在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面对新世纪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突出了学牛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一、增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就是让学生感到愉悦而高兴,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增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前提,它要求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兴趣教学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性、税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通过选择多种多要关的趣味练习,直观形象的比喻和模仿新颖美观的场地设计。不断变换练习位置、采用集体、个人、小组,甚至师生之间相结合的练习方法,并适当地配些优美的旋律等于段来启发兴趣,唤醒情绪,调动学习主动性。这样的方法学生就能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

二、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精神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活动得到相应的发展。我们允许学生智商有高低,成绩有差距。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必须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识别学生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既要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差别,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三、教材要带着游戏走向学生。不可否认,有些体育教材的学与练常常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兴趣不高产生了“热”效应。还容易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课的有序进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把原来不是游戏的教材改为游戏教材,把简单的项目处理成综合趣味性的项目。让学生自己策划、施展各自才华,对那些一个动作能用多种形式、姿势完成的同学加以赞赏。由于教学组织方法变化,竞赛因素增加,学生练习兴趣劲头更足。练习强度和跑的距离比过去明显增加。这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组织者、计时员,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是自己的指挥教练。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人的运动能力和集体力量,同时能更好地完成小学体育教学任务。

总之,在全新的小学教育环境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锻炼身体能力,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体育教师必须有严谨的敬业精神,切实保证课改取得好的效果。

上一篇:《篮球原地运球》教后感 下一篇:浅析初中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