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围绕企业需求培育高技能人才

时间:2022-07-31 06:47:5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围绕企业需求培育高技能人才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该抓好的五个方面工作,并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以期推动职业教育持续、科学、和谐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132-02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上下齐心协力、锐意改革、奋勇拼搏,由一所单一培养模式的技工和成人教育院校,拓展到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完善,招生和就业的市场化,政策的倾向性,职业院校已形成买方市场,而且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获得先机,取得主动,招得来,留得住,是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面向社会和经济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创新办学思路,拓宽办学渠道,寻求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和其他合作办学,构建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增强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充分挖掘办学潜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变得越来越吃香。但是对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来说,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生源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教学管理相对滞后,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三是专业师资匮乏,结构失衡,素质不高。四是就业出口不畅,对口就业难。

可以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一直注重和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专业都与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力推进“校企联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稳定的培养、就业、合作办学等关系,各企业均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开设、职业能力等方面对我院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参与及指导。

二、面向企业需求,实施“五项共建”

面对新时期企业的新要求,结合我国近几年校企合作的实践来看,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我们当前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共建“队伍”。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引进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及社会上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队伍数量。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具备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二是共建“基地”。按照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实训基地,满足基本的校内实践教学需求。有效地利用设备,使实训室车间化、工厂化。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作用,聘请各类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是共建“计划”。学院要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工作,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专业课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以企业车间教学工厂为基地;在顶岗实习、就业安置过程中,以合作企业为主体。这种校企密切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计划,为职业院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是共建“课程”。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应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以各专业校企合作为平台,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同时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五是共建“课堂”。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而大多数的职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环境和实践中才能形成。从行业、企业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做学术报告,把来自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大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管理精英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毕业设计。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机制。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持久健康地发展,需要多方努力:

一是学校与企业需求动力要合拍。供求一致、适销对路,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的追求。企业用工自主当然要择优录用,就业岗位稀缺必然是优胜劣汰,劳动就业的“买方市场”首先让学校一方忧患重重,必须更加积极联系“买方”,争取企业的支持。只有把合作变成校企双方的共同追求和内在驱动,外加长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才有可能持久健康发展。

二是诚信态度要一致。从大处说,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是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理想,“共同育人”是校企合作的真谛;从小处说,职业院校要与企业交朋友,走出请进,常来常往,相互信任,加深感情。无论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还是“订单”就业、顶岗就业,真正让企业信得过、留得下、靠得住,除技能和技艺以外,学校和学生对企业的诚信度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职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要调动和保护两方面的积极性,单边利益驱动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要追求利润和回报也是无可厚非的。学校层面也要考虑与企业共同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

上一篇:浅谈机关房屋物业服务单位员工培训 下一篇:不锈钢行业定价方式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