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成长,建构语文教学新体系

时间:2022-07-31 04:50:49

基于儿童成长,建构语文教学新体系

摘要 要实现学生的“语文成长”“能力生成”,就必须进行思想革新,转变角色关系;剔除语文的泛化现象,打造真我语文;放弃教师一讲到底的方法,倡导合作探究的模式,从而建构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关键词 儿童成长 建构 体系 语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要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指导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许是《新课标》的倡导,或许是人们意识上的觉醒,于是关注学生的“语文成长”“能力生成”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不二选择。

一、角色——舍“权威地位”建“引路心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一个具有非常教育哲理的名言:它告诫我们与其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不如引导他们掌握思考、学习的方法。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应只做一名“教书”先生,不能过分地关注学科的教学成绩,更不能把自己扮演成知识传授的权威,把学生变成盛放知识的容器,而应该从“权威的地位”中解脱出来,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引路者”。

《爱如茉莉》的教学。课文以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相亲相爱的细节描写为内容,表达了“爱”的另一种新的认识与感悟。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教学视角进行教学时,就会将“淡雅清新的爱”弄得支离破碎,让学生十分疲惫。此时我们不妨与学生一起沉入文本之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嗅嗅那簇茉莉花所散发的“缕缕幽香”,品品夫妻间那些不经意的细节,悟悟人世间的真情与厚爱。这样,学生定会在这样世界里闻到自由的芬芳。

二、内容——去“泛语文化”求“真我语文”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用了二千七百多课时,结果却大部分学生不过关!”这种高耗低效的语文教学模式,累了一大批教师,也苦了一大批学生。为何出现如此局面?我想,语文承载的东西太多:“思想性”“革命性”“工具性”“人文性”……数不清的东西统统加于“语文”的身上,以至于语文素有“模模糊糊一大片”的说辞。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我们必须去除语文教学中的“泛语文”概念,用“求真”的态度研读文本,让语文中的“语”真正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如果我们从教材内容编排的角度来解读教材时,课文是以“克隆的介绍、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前景”等几方面依次的展开,然而当我们“语文”的角度进行研习时,就会发现这只是“语言”载体,至于“语言”的本身则常常被遗弃,此时,我们完全可以进行“语言”的重组,依照语言习得的规律进行展开:从“如何介绍克隆?如何进行克隆实验的表述?如何展望克隆的前景?”着手,让学生真切地习得到属于“语言”的知识、技能;当我们从这样一个视角来组织教学,学生定会因语文的本位清晰更加愉悦。

三、方法——弃“被动接受”取“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在儿童的时期,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本能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求知冲动。”从他们的言论中,我们能充分地感受到: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求知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应摒弃“被动接受”的教学思路,创设“主动探究”的教学策略:首先要围绕“学什么”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性”;其次要抓住“怎样学”,指导学生建构“学习策略”;再次要反问“学得怎么样”,让学生的学习有衡量的参照。

《北大荒的秋天》讲述了秋天北大荒呈现出一片美丽、丰收的景色,从而让人感受到祖国的美。①要围绕文本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就这篇文本,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好文本”。因为“读好文本”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内容,更是一个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语文学习就如同空中楼阁。其次要指导学生自己去知悉“文本梗概”,即《北大荒的秋天》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再次要指导学生学习“怎么说”——文本语言的表达。②当学生明白从这篇课文里“学什么”的问题后,就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习,也就是“怎样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读书,边读边思边注,找出重要的字词句段,找出不懂的地方,找出优美词句……其次要指导学生分析文本大意,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理解、去建构,只有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建构,才能有所“生发”。再次要指导学生研讨文本“怎么说”。同样的话语,同样的事情,自己的表达与文本的表达有何区别,何种表达更能突出主题。③通过“学什么”“怎样学”后,还能指导学生去反思自己学得怎么样?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能较好的诵读文本,有的学生对文本梗概了解的深刻,有的学生对如何表现“秋天美”的手法领会的好……凡此种种,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反思、去正视、去弥补。

建构合理高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只要我们装着学生,不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我相信,学生定会绽放绚丽的笑脸。

上一篇:追求有效生成的数学活动 下一篇:课堂上如何实施“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