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的电视表现

时间:2022-07-31 04:27:12

科技新闻的电视表现

尽快赶赴现场,适时报道科研工作的阶段性成果。由于一项科研从研制到出成果过程较长,多数科技新闻与突发事件相比,也许即时性不是很强,但是也绝对不是不需要“抢占先机”。尽管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时间较长,但观众希望了解其进展,因此要选择时机进行阶段性报道。如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期间,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中期研究成果“‘低碳’农业,减少环渤海地区土壤污染”,通过这个报道既可以让人们看到中国在“低碳”方面的努力,也充分展示中国在科学方面的研究实力。如果新闻媒体错过时机,即使有好的研究成果,也会失去新闻价值。

选好当事人,在现场进行情景追忆。科技新闻的研究过程往往是“过去时”,因在报道科技成果时一般采用“逆时性采访”。一是让科研人员讲述亲身经历,可以让观众感到科研成果真实可信。二是通过详尽报道研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对科技项目了解得更加详细。大连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低碳”农业这条新闻时,已经是冬天了,一般农业土壤实验都是在春天到渤海湾复州河附近采集土样和水样,冬天是采集不到样本的。但是,采集样本是这条农业科技新闻要说的第一步,怎么表现成为难题。记者在拍摄完实验室现场场景后,把样本采集人带到农田中,用一段同期声说明当时采集土样的实际情况,通过他的描述,把观众带到试验取样现场。

选好报道切入点,提高观众的观看兴趣。如何报道才能让普通观众听得懂,喜欢看?笔者认为,要选好引人入胜的切入点。比如报道“低碳”农业的科技新闻,减少碳排放,是这则新闻的要点所在。但是,如何切入才能让普通农民了解,减少碳排放的好处以及如何做才能减少碳排放?记者选择了教农民科学施肥,既不污染土壤又能增产增收,以此吸引农民观众看电视,让他们通过电视新闻认识到并不是多施肥就能年年大丰收,如果把土壤污染了,颗粒无收将是最终结果。这条新闻选择这个切入点,既能让观众受到一些科学教育,又很有实用价值。

另外,可以选择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揭秘”,运用模型、特技演示、模拟图等展开事件的分析。如在中央电视台2008年9月30日的《今日关注》及新闻频道特别节目《神七岩松访谈》中都运用到了神舟七号飞船的模型。运用多种材料及模型,在改变以往固定报道模式的同时,也增强了报道的效果。

记者要先弄懂弄通,力争将所涉及的科技知识表达明白。重大事件中的电视科技新闻报道,多种学科交汇特点明显,影响大,是进行电视科普的好机会。在科技事件的报道中,特别是在直播节目中,要求现场报道记者及演播间主持人具有足够的相关科技知识储备,成为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的“准科学人”。因为观众的科学知识及科学素养参差不齐,而主持人及现场报道记者承担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事实真相、工程原理等的重要任务。科技新闻格外需要电视的表现,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就是采用故事化的形式来表现科技知识。在科技型故事类节目中,主持人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和解决悬念的主导能力牢牢地吸引着受众的眼球。王刚曾经在主持节目时,用讲故事的形式为观众讲解一则如何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科技新闻。内容不仅生动,引人入胜,而且环环相扣,最终让观众明白,这个世界上,科学才是主宰,任何迷信说法都是谬论。

(作者单位:大连电视台)

本文责编:胡江银

上一篇:警惕“后情感主义”在电视传播中的蔓延 下一篇: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