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时间:2022-07-31 03:34:04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1-02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在自然而然得到培养和发挥。我们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保护活跃的气氛,驾驭其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滋长。

二、创设多样情形,培养创新精神

何谓创新精神?我认为,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兴趣是创新学习的第一动机,是创造力的原动力与维持力,是创新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联系现代科技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情景,唤起学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欲望,是行之有效的。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2.诱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个性

创新动机往往从“责任感”、“好奇心”那儿获得。结合教材不同章节内容,讲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学习元素周期律时,讲《门氏梦表》;学硝化甘油时,讲《诺贝尔和TNT》;学氟时,讲《死亡元素》;学苯的结构时,讲凯库勒《梦蛇成环》;学氧化还原时,讲《燃素说与氧化说的沉浮》。科学家的故事是诱发学生创新动机,形成创新个性催化剂。这些知识可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三、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的进行综合分析;三是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将一个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分析物质发生变化,从加入物质考虑,这是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所以只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而忽略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因此漏了“瘪的罐重新又鼓起来的现象”。所以老师提出问题时,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切入点,使学生以一种自主回忆、联想创造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构成了学生以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要设计和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四、开发应用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实验的探索和实验的创造性。新的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实验课时比例增大,实验内容增多,实验类型增加。尤其化学II还提高了对定量实验的要求,教师应深刻领会大纲精神,挖掘实验内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再引导他们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方法来认识实质,掌握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设计和解答实验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为创新意识铺路架桥。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本取向的教育,是摆在每一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深刻把握新大纲,新教材所蕴涵的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把创新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浅谈加强城市公共活动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