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时间:2022-07-31 02:54:47

中专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残疾学生面对自身生理缺陷及社会歧视、就业竞争等压力,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为此,我对本校106名残疾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 人际关系。根据调查,有48.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人相处关系很好;有26%的学生与人相处偶尔关系紧张;有24.5%的学生与人相处有时感到关系紧张;有1.4%的学生总是感到与人关系紧张。说明残疾生与人相处关系较好。

2. 心理承受能力。调查显示,37.8%的学生没有觉得活得很累的感觉;有31.3%的学生有时会感到活得很累;有18.4%的学生经常有这种感受;有12.5%的学生总是有这种感觉。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3. 适应性。根据调查,有44%的学生到一个新环境能很快适应;有23.3%的学生有时不能很快适应;有26.6%的学生经常不能很快适应,有6.1%的学生总是不能很快适应。说明残疾生适应性相对较好。

4. 自卑感。调查中显示,有21.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经常感到自卑、胆怯,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偶尔和有时会感到自卑和胆怯,有28.5%的学生经常和总是感到自卑和胆怯。说明残疾生的自卑感比较严重。

5. 情绪。在调查中显示,有35.7%的学生情绪稳定,不会常为一些小事情而心情不好;有38.6%的学生情绪不太稳定,偶尔会为一些小事而心情不好;有25.7%学生情绪不稳定,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心情不好。说明相当一部分残疾生情绪不稳定并且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

二、改善中专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策略

1. 特殊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中专残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专残疾学生年龄大多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思想活跃,嗅觉灵敏,涉世不深,而当今社会又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泛滥,良莠不齐,加之他们知识和阅历较浅,容易产生消极、忧虑、焦躁、自卑等情绪,所以中专残疾学生心理压力大,易出现问题,需引起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实际,适当安排心理学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要贯穿于整个中专教育的始终。选择适合各类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读本,或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自编教材,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自我心理调节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社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

3. 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根据学科特点渗透心理教育。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例如向学生讲述这一学科领域的名人、伟人的生平传记,使学生体会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赞扬、关爱学生,增强学生自尊心;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鼓励学生发展个人见解,如登台讲话等,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4. 广泛宣传心理学知识,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及心理讲座。学校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中较普遍、突出的问题,开办专题心理讲座;针对个别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5. 丰富学生业余生活,重视心理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把学生从书本里、课堂上及自我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尽可能进行各种心理体验,以增强其心理感受的耐压性。如歌咏比赛、运动会、美术绘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磨砺意志、了解社会,增强心理承受力。

6. 学校做好学生就业安排工作及就业政策宣传工作,解除残疾学生的后顾之忧。学校定时向残疾学生宣传国家有关残疾人就业政策及社会用人单位对残疾人需求情况和用人标准,宣传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减轻就业压力,也从而激发残疾人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专残疾生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这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自身残疾、学习、就业压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针对实际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长期的,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

上一篇:关于特殊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乡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