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西化,招致癌谱发生改变

时间:2022-07-31 01:54:15

生活方式西化,招致癌谱发生改变

新变化

随着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癌谱”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少体力活动有密切关联。

随着社会经状况不断变化,癌谱也在相应地发生改变。有些肿瘤发病率显著上升,而另一些肿瘤发病率显著下降了。以上海市区近40年来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为例,由于人口老龄化,上海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有显著升高,男性发病率上升了80.8%,女性发病率上升了103.3%。不过,若除去人口老龄化对发病率的影响,而用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表示时,上海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水平整体变化并不大。

不过,在“发病率整体变化不大”的背后,隐藏了癌谱显著改变这一事实。1973~1975年,上海市区男性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标化发病率比2009年分下降了80.2%、61.3%和45.1%;女性上述三个部位肿瘤的标化发病率分下降了86.7%、50.2%和47.9%。相反,同期上海市区男性结肠癌、直肠癌、胆道癌和胰腺癌的标化发病率分上升了173.8%、59.7%、163.6%和73.8%,女性也分上升了145.6%、15.4%、129.4%和48.5%。不同肿瘤升降幅度之大引人注目。如今,上海市肺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己上升到男、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癌谱正迅速向西方国家的癌谱接近。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生活方式、环境等外因与遗传易感性(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近40年间,上海市区癌谱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人们生活方式和外界环境因素改变所致。大量研究证实,吸烟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后积累的证据进一步阐明,不健康的饮食和营养、少体力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超重和肥胖,也是要重视的危险因素。据估计,一半以上恶性肿瘤的发病是和上述危险因素密切关联。西方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人群中除出现很高的吸烟率外,膳食的能量密度(每单位食物重量所提供的能量)越来越大,人们摄入了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饮用了过多的酒精饮料,而淀粉类食物却越来越少。同时,生活中体力活动减少、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增加,癌症发病率亦随之增加。不过,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的控烟运动,目前人群吸烟率已显著下降,肺癌发病率亦明显降低。而改善膳食模式,增加体力活动,控制超重、肥胖的预防性措施也正在这些国家大力开展。我们应从西方国家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摒弃其生活方式中不健康的部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不仅对预防恶性肿瘤有益,对预防当前流行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也大有好处。

我们要在大力推行控烟活动的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①从童年期到青春期均应保持健康的体重增长趋势,在整个成年期都应避免体重超重和腰围过大。②适度参加体力活动,避免久坐。③少吃高能量密度食物,避免喝含糖饮料,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质的“快餐”食品。④每日至少吃400克以上不同种类的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每餐都吃未加工的谷类或豆类,限制精加工的淀粉性食物。⑤每周摄入少于500克的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尽量少吃加工的肉类制品。⑥如果喝酒,男性每天不宜超过20~30克乙醇,女性不宜超过10~15克乙醇(由于各种酒的乙醇浓度不同,应根据上述要求折算不同酒类的饮用酒量)。⑦避免食用盐腌或咸的食物,每日盐摄入量低于6克,不吃发霉的谷类或豆类。⑧尽量通过膳食满足营养需要,不推荐使用膳食补充剂防癌。

上一篇:科技进步,使癌症早发现成为可能 下一篇:癌症是一种“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