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光缆施工质量管理对策的探讨

时间:2022-07-31 12:45:23

通信光缆施工质量管理对策的探讨

【摘要】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通信光缆线路安全和优质传输的关键,文章针对通信光缆施工中存在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分别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通信光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通信光缆线路是我国公用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传输音频、数据、图像和视频等通信业务。通信光缆以其传输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干线传输通道建设;也以其高技术含量、高作业标准,对工程施工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施工前的准备

通信光缆工程在施工前应设计图纸对光缆路径进行确定。确定时应核对线路路由的具体走向和敷设位置、穿越障碍物地段具置和处理措施、地下管线及土质情况。并提出可行的敷设方法所需资料。光缆路径选择时要从实际的施工环境、条件出发,以安全、节约、便捷为宗旨,充分考略施工维护等多方面因素,力求方案最优化、综合成本最低化。光缆敷设前要根据盘长和环境条件进行配盘。施工中宜整盘敷设,不得随意切断。接头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区间电话、接地体等的设置要求。光电综合缆还应考虑低频对称四线组按低频平衡要求进行配盘。

二、通信光缆施工中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2.1光缆直埋施工质量管理

通信光缆施工工程往往地形复杂,直线段相对较短,不具备机械施工条件,采用人工进行挖沟作业,缆沟开挖采取人工作业方式。缆沟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施工中尽量避免对线下工程的影响,采用必要的防护手段,避免污染道床。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平行、交叉跨越时,其最小间距符合铁路通信施工规范要求。电缆沟深、接头坑深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穿越和靠近路基挖沟、坑时,应有防护措施。穿越路基采用顶管方式通过,严禁掏挖路基。

缆沟成形经自检及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光、电缆。光、电缆敷设前,石质地段在已挖好的沟底垫上细沙或细土。首先,依据电缆配盘卡片对盘号和电缆的A、B端进行确认。敷设时设专人指挥,做到步调一致,不得压、折、摔、拖、扭曲电缆,不得在地上拖拉电缆,不能有硬弯、背扣,以免影响电缆的特性指标。光缆敷设到沟内时要保证其全部贴到沟底,且基本拉直,不得有背扣,对沟坎地段应有专人处理,保证光、电缆全部贴到沟底,在过路和其他管线交越处应采取穿管防护。光缆敷设后要进行检测,并先回填30cm的细土,并在72h检查无绝缘问题后,其余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2.2光缆架设施工质量

对于架空线路,必须考虑如何最大限地减少使用中光缆的移动。因温度变化、光缆自重、风吹摆动等引起的光缆移动,很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和影响传输性能。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光缆在线路中间接续,注意杆顶的装配和捆扎方式。

虽然光缆重量相对较轻,但将它挂在已有的捆扎件上时,时间久后有可能使光纤超出应力限值,因此隔几根杆处光缆应留有余量U形弯,以适应光缆变化引起的伸缩。在跨越铁路、河道、岔路口等较大跨度场合,有必要使用高于常规强度的钢绞线,以防止因下垂引起过大应变,刮风引起的光缆摆动;并对上述特殊地形需做三方或四方拉线,跨越障碍等做高桩拉线,保证光缆离地面的垂度符合线路施工建筑标准。

三、提高光缆接续质量

光缆接续是光缆线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缆接续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影响光通信质量。光缆接续常见问题及对策:(1)光纤纤芯不圆、包层直径偏差,致使光纤在v型槽中无法对正,即便通过自动调节对正了纤芯,但包层无法同心,影响接续损耗。解决对策:适当剪短光纤,找到几何尺寸符合标准的位置,避免热缩后光纤产生微弯,而加大接续损耗。(2)接头处产生气泡,接头处严重膨大和不均匀,容易折断。解决对策:调整预熔时间和电流,如以0.1s间隔递增预熔时间,同时以0.5mA间隔减少预熔电流,直至接续均匀完成。(3)熔接参数未达到最优化。解决对策:根据环境及时调整仪表参数。如在山区施工时,工作地点高温差变化较大,更换不同地点时,需要重新调整参数。

四、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通信传输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通信光缆作为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其次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以不断提高光缆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冬华.浅析通信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 2010(08)

[2]韩志明.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2(14)

上一篇:关于如何有效清除传输系统无效告警的思考 下一篇:光纤的通信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