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的爱与尊严

时间:2022-07-30 10:23:47

民工的爱与尊严

回顾杨亚洲的影片,从《没事偷着乐》、《美丽的大脚》直到现在的《泥鳅也是鱼》,他所关注的一直是中国下层百姓的悲欢离合。在新片《泥鳅也是鱼》中,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在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却又往往被城市人视而不见的群体――民工。据统计,去年有超过一亿一千四百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正是城市中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支撑着城市的发展,但这个群体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却少有表现,《泥鳅也是鱼》这部影片使得我们能够深入这些在社会最底层艰难地生存着的民工们,体味他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名字都叫泥鳅。女泥鳅是一个山东的农村妇女,和丈夫离婚后,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到北京打工谋生。在火车上,她邂逅了一位叫泥鳅的男包工头,他也是从家乡带了一群人去北京打工。男泥鳅一度欲对女泥鳅非礼,遭到了她的强烈反抗。

影片的一开头,伴随着音乐和杂乱的脚步声,我们看到的是成百上千的民工们在夜色中如潮般地涌入城市,这其中,就有女泥鳅拖着两个孩子的身影。黑夜中,为了争取一个工作的机会,成群结队的人背着包袱拥挤在一起。接下来的,是更加震撼人心的场面:民工们被整车整车地拉到医院,听老板的指挥,争着坐到医生面前,上百条胳膊一起伸出来,任由护士们抽取血液,但他们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干什么来了:“怪事了,检查身体咋还给咱钱呢?你说检查身体,抽那么多血干什么?”,这一触目惊心的场景拉开了民工们在城市艰难生活的序幕。

导演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对民工生活进行白描式的展现。整部电影没有峰回路转的、扑朔迷离的情节,平实、细腻的镜头语言在讲述着民工们真实的生活状态的同时还触及到了影视作品中很少涉及的民工的爱情。

到北京之后,女泥鳅在医院卖血时再次遇到男泥鳅。被生活所迫的女泥鳅只好到男泥鳅的包工队里干活。女泥鳅在男泥鳅的手下当小工,每天像男人一样,在工地上搬砖。她的生活条件极差,发的饭菜要省下来给女儿们吃,住的地方没有,只好安身在工地上一个即将要拆毁的小木屋里。一次意外,女泥鳅的两个女儿受了惊吓生病发烧,只好去找男泥鳅要“红药片”,因为她曾经听他说过“红霉素,啥病都能治”。男泥鳅出门打工,必定带上这些“片片”,因为“北京的药贵得很,吃不起。”他们在城市里没有医疗保障,只有靠自己带的药治病。

两姐妹吃完红药片后病好了,男泥鳅也动了恻隐之心,照顾女泥鳅去干一个轻松一点的活。不久,男泥鳅又为女泥鳅找了一个“好吃好喝好住的好活”――去一个高知家庭照顾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雇主是一个富有的、充满优越感的、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谢林林,她认为只要付了钱,女泥鳅就要无条件地服从她的意志,她对女泥鳅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却根本不顾及女泥鳅的感受。她没有意识到,她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民工也有自己的尊严。可是女泥鳅为了生存,对于这一切也只能是逆来顺受。女泥鳅在谢家的工作期间,她的两个女儿又失踪了,男泥鳅也很紧张,俩人终于找到了在街上被别人骗去买盗版碟的姐妹俩,当他们背着熟睡的两姐妹走在街头,镜头中呈现的是一幅温馨的场景,男泥鳅背着孩子围着女泥鳅转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经过这件事,俩人的心渐渐靠近了,女泥鳅不再向以前那样拒斥男泥鳅。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建筑承包商不给男泥鳅钱,他付不上民工们的工资而被殴打,女泥鳅为了他挺身而出,并承诺一定还上他们的钱。为了还钱,两人一起去打工、挣钱,并憧憬着他们将来的好日子。男泥鳅对女泥鳅说:“等挣了钱我带你们回我老家,咱盖上一座大宅子,再雇个保姆,再买个小汽车……”。在工地干活休息时,女泥鳅对男泥鳅说:“等将来有了钱,想去隆胸。男泥鳅说,今年先做一个,等明年开春挣了钱,再做另一个。”异地他乡的无奈和艰难,就这样把男女泥鳅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在艰难的生存状态中互相关爱,感情也随着日子的流淌一天天加深了。可正当他们两个人沉浸在爱和希望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工伤事故降临在男泥鳅身上,手上攥着的那一大把“红药片”也最终没能挽救他的性命。他还没来得及真正和女泥鳅“过上日子”,还没实现他憧憬的美好生活,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女泥鳅用他们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还了拖欠民工们的工资后,在风雪中离开……

但影片让我们相信,死去的人是怀着爱离开这个世界的,活着的人也会心怀着爱意走向希望的明天……

“世界是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二元统一,人也是有悲喜共存的复杂性的,而悲喜剧更能反映世界的真实性和人的复杂性。”1在杨亚洲的一系列影视剧中,都体现出这种悲喜剧的审美风格,《泥鳅也是鱼》也不例外。

杨亚洲不是一个靠放大底层人物的愁苦来打动观众的导演,《泥鳅也是鱼》讲述了民工们的喜怒哀乐相互交织的真实生活。

《泥鳅也是鱼》中注入了杨亚洲一贯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是一种带着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影片中的很多段落会让观众在笑过之后略感心酸。

男泥鳅来到北京后,在北京街头烧纸给他死去的媳妇,烧的是城里的那些商品房的广告册,什么“丽水家园”,还有他们弄不明白的“烫耗子”。没等烧完,就被城里“带袖标的”抓住罚款,他无奈地说“罚吧,我就剩下这一千万了”,说着,交出了还没来得及烧的一千万冥币。这个小片段中,男泥鳅烧纸祭奠他的妻子本是让人感到悲痛的事,但整件事的许多细节之处又往往让人感到忍俊不禁,这不能不说是将“悲”“喜”这两种元素很好地融合了在一起。

类似的片段在影片中还有出现。泥鳅的两个女儿大嫂小嫂在站在即将被拆毁的棚屋旁边玩,当一列进入北京的列车呼啸而过的时候,大(女-曼)小(女-曼)高兴地喊着“北京欢迎你!”。实际上,她们并不被认为是北京这个城市的一员,甚至连她们临时的安身之所也就要被拆除,当从她们的口中说出“北京欢迎你”这句话时,不能不说具有强烈的黑色幽默的意味,导演以一种无奈的嘲讽态度表现出农民工与城市的矛盾共存,既让人感到可笑,又令人沉重。

杨亚洲说过“我喜欢的是悲喜剧,好看又能触及到心灵深处的东西”,悲喜剧更能反映生活,揭示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其实,整部《泥鳅也是鱼》也是一出人生的悲喜剧。两个“泥鳅”的故事是悲喜剧: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得到了爱情,但还没过上他们憧憬的美好生活,一切对于未来的期待就被一场事故击得粉碎。但在整部剧的结尾,导演并没有极力渲染悲剧的氛围,女泥鳅并不是满怀悲痛离开的,在民工们突然喊出女泥鳅的那句“口头禅”:“呸,不要脸”后,女泥鳅回过头,含着泪,脸上带着微笑……欣慰地离开……

杨亚洲的上部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着力表现了尖锐的城乡;中突、观念与现实的:中突。《泥鳅也是鱼》仍突出了城乡的冲突, 不同的是,这部电影中更多地加入了导演的主观意图。《美丽的大脚》通过代表农村、城市的两个女人之间的对手戏来展现城乡;中突,而在《泥鳅也是鱼》中,导演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通过女泥鳅的视角,显露了“城市与农村的断裂”。影片刻画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泥鳅”,并对城市人进行了尖刻的讽刺。

影片中,虽然女泥鳅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角色,但这个角色还是令人信服的。倪萍把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刻画得很逼真,她诚实守信、乐观向上、自尊自爱。当男泥鳅因为无法从建筑承包商那要到民工工资而自暴自弃的时候,女泥鳅对他说“人家不把咱们当盘菜,咱自己不能不当个菜了”“泥鳅咋了,泥鳅也是鱼呀”。当男泥鳅在火车上要非礼她的时候,当她去向承包商讨要工资的时候,当她伺候的瘫痪老人伸手去摸她的的时候,女泥鳅都愤怒地喊出“不要个脸”。虽然她为生存而挣扎,但她没有失去自己做人的尊严,不违背道德准则。

相对于女泥鳅这个道德完美的化身,影片中的城市人则都或多或少是受到道德谴责的。他们歧视民工,不能平等地对待民工,有时甚至不把民工当人看。民工们坐公交车要受到公交车售票员的歧视“这帮外地人把北京弄成什么样了!”。在高知家庭作保姆看似是一个“好吃好喝好住的好活”,但自命清高的雇主随时随意践踏保姆的尊严,即使是那个濒死的瘫痪老人,也似乎存在着某种道德缺陷。其他那些有着城市身份的角色,无论是克扣民工工钱的建筑承包商、花钱糊弄大小嫂拍照的摄影师还是对询问工友伤势的民工们态度冷漠视而不见的医生,这些人都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导演坚决地站在民工们的立场上,对那些“高人一等”的城市人的道德欠缺进行了控诉。

结语

《泥鳅也是鱼》将镜头聚焦在民工这样一个当今社会底层庞大的群体上,影片在一组组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表现出了民工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生活条件差、没有医疗保障、受到城里人的歧视、甚至还常常无法按时从包工头那拿到工资,这些也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但该片在揭示出问题的同时,也并没有怨声载道,它还是给人以希望的。影片中几次出现的民工们在劳作中合唱民谣的场面使观众几乎忘记了他们所经受的生活艰辛,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热情。影片的主人公之所以都口旷泥鳅”,是因为泥鳅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虽然历经痛苦磨难之后,他们还是得面对更为艰难的现实,但他们能心怀乐观,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上一篇:《霍元甲》中的文化冲撞与交融 下一篇:媒体融合环境中的数字电影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