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有效评价的研究

时间:2022-07-30 07:17:33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评价的研究

【摘 要】

作文教学理论衍生作文评改理论。作文教学理论的薄弱因此也就制约了作文评改理论的发展。虽然作文评改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缺少科学性、精细性、可行性的评改指标体系,而且教师在评改时常常在作文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用“基本”“比较”等套话随意敷衍,主观判断,误差很大。因而丰富理论知识是在实现作文有效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作文评价 有效性 理论 发展性

一、树立“启发诱导”的评价观

《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就是启发诱导。《学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 这里的“喻”,就是启发诱导。长期以来,为了应考,我们常常忽视了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和作文能力的培养,把语文学习等同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把答卷能力看作语文能力。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作文评价也无形中成了提高作文成绩的工具,只注重能提高考试成绩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也忽视了作文评价长期有效性的发挥。

在作文评价中树立启发诱导的评价观,就是通过热情、中肯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趣味。作文评价的过程是学生再认识的过程,作文评价是施评者将学生的作文“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再运用理论指导受评者进行作文“再实践”的过程,是施评者与受评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施评者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不能撇开受评者只顾自己如何评改,而应该考虑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中的优缺点,认识到为什么会这样评改。

启发式评价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改,应该怎样改,同时还挖掘的学生的潜能。评价者在进行作文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珍视学生的“胡思乱想”,以平等的姿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评价时应按照学生的思路,遵从学生的语言特点,“导而弗牵”,授之以渔,不要强迫学生成为“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引而不发,跃如也”教师的任务绝不是“授之以鱼”“越俎代庖”,而是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独自思考。

二、树立“平等交流”的评价观

初中学生已开始进入青春期,也就意味着人格的“第二次诞生”,初中生的内心世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理论型逻辑思维逐渐取代经验型逻辑思维而占主导地位,但是这种能力是需要知觉经验来支持的。虽然已经不满足于接受简单的说教和现有的理论,但独立的和批判性思维还不成熟,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和固执。很多教师认为“拿着放大镜找优点或缺点”才是有效的评价方法。但是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来看这种评价方式是缺少科学依据的,初中生已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因此若要最大程度发挥作文评价的作用,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进行评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评价的内容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时面对的是思想较为成熟的个体,所以评价者在评价时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要以一种交流的态度,在评价时应阐述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以平等的姿态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而只有被学生接受了的评价才是真正有效的。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不要强迫被评价者接受自己所有的观点,应在准确把握作者意图的情况下进行评价,才会发挥评价的最大作用。

三、树立“回归本真”的评价观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求真即讲求真情、真话。求实也可以说是写实,不讲空话、套话,写真实的生活。真实是个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只有真实的作品才是充满生机的、与众不同的。但从目前的写作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的作品为了获得感情分往往矫情造作、无中生有或为了赢得高分刻意拔高、套话连篇,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及思维能力的下降,甚至会导致损伤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更可怕的是个性和灵魂的丧失。因此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不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准则,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引导学生回归本真的习作。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作文评价时引导学生本真写作,写真实的内容,书写真情实感,践行“我手写我心”的原则。以鼓励、赞赏眼光看待学生文章中的喜怒哀乐甚至是不足,只要能表达出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情感,就不能随意打击学生“选题欠新颖”“立意欠深刻”“情感欠细腻”等,我们应多些鼓励和尊重,少些苛责。笔者认为,有效的评价应让学生学会摒弃虚伪夸张、刻意拔高的风气,赏识真实的文字,品味真实的情感,进而写出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感。同时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还应巧妙的启发学生对人生、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帮助他们辨别真善美,假恶丑。

对初中生而言,写作基本要求是能够用流畅语言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并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用心品味人生百态,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是耐人寻味的,都可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所以在学生搜集材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生活,品味生活,运用“生活”。教师的个人喜好及情绪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只有在平等,鼓励,欣赏,民主环境中,才敢于敞开心扉,讲真话,抒真情。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不能过分强调文以载道,注重必须有一定高度的立意,体现高尚的情操,凸显深刻的道理。而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用理解、赞赏的眼光加以评价,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声。

四、树立“因材施评”的评价观

早在几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不同资质施加不同方法的教育,那么在对作文进行评价时也要因人而异,将对文的评价与对人的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作文评价的有效性。

对“文”的评价主要是从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进行评价,这是一种静态的评价,只是针对文章本身而言。按因材施教的原则就不能将作文与作文的人分割开来,毕竟人是文的主宰,作文评价更要因材施评。陈守农先生曾说:从材料、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评价是静态的对“文”的评价,因材施评,除了对方法、技巧的评价,还要更多的关注生机勃勃的思想,别具魅力的个性和人格,着眼于‘人’和‘人的成长’。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最先要顾及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统一要求,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实现个性化的评价。

学生作文水平存在差异、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所以教师在作文评价时一定要承认这些差异,也正因为这程度不一的差异,才有个性鲜明、活泼生动的个体,也才有了教育的价值和生命。叶澜曾说过就是因为人生中有了缺憾才有了进取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这样的人生才最美。李秀芳也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只要学生写出他们的最高水平就是好的,只要他们的情感是真的就是好的。”所以有效的作文评价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评价,为每个个体提供属于自己成功的机会,自信的力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在因材施评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作文批改时要尽量发现每位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标点,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富有韵味的语句。

总之,使作文评价发挥其有效性就要丰富教师评改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作文评改培训,应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既要突出时代特色,又要注重实用性原则,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得到真正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 下一篇:构建艺术性的初中语文课堂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