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童真童趣,实现读写迁移

时间:2022-07-30 06:01:20

摘要:读写训练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生天真活泼、童趣横生。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顺学而导,做到认真研读文本,加强积累,注意引导他们走进童话,紧扣文本,大胆想象,实现读写迁移。

关键词:童真童趣 迁移 研读 想象 顺学而导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其求知欲和好奇心会更加强烈,在其头脑中会产生出许多新鲜、奇异、特殊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人们把儿童这种的心理特征称之为童心。童心是最能诱发想像的,而想像又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这就是童真童趣。读写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小学生天真活泼,童趣横生,引领他们深入挖掘教材潜力,特别是趣味性强的课文,引导他们实现读写迁移,使他们感到有趣,在写中感到乐趣,探索出合乎小学读写规律的教法和学法,让读写训练充满童真童趣。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通过读,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内容,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丰富学生的想像力,以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一、研读文本,加强积累,实现读写迁移

在读的过程中,课文语言的逻辑性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思想;课文语言的声调,语气以及词汇表达丰富性会影响学生,使他们说话生动而富有表情,从而形成和发展表达能力。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应构建以读为轴心,以读带训,以读带练,以读带写的教学模式,创造机会,创设情境,以多种方法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读熟。在读中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体味作者是怎样巧妙构思,怎样生动形象地表达。达到古人所说的“文章读以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义也”的境界。让学生真正陶醉在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荷花》是一篇情景交融、想像丰富的课文,教学时,可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对荷花的感性认识。如“你们在生活中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再出示教学挂图,或用课件来展示一幅美丽的荷花图。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荷花的。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教学时可以在开始时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第二至四段),反复朗读课文,重点学习作者在描写荷花时,由荷花的形状到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素,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感觉。这样紧紧抓住作者对荷花的各部分描写和想像反复地读,从中体会作者是怎样利用文字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像。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像,并体会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作者驾驽文字的技巧。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冒”字用得妙,妙在哪里?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像荷花有哪些具体的姿势?把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联系生活经过艺术再创造,形成语言材料,通过语言材料写出的文章可不受课文内容的局限。再如“一大幅活的画”想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如果学生一时有困难,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像生活中的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像,感受荷花,荷叶的美妙姿势,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活的画”的意思。并从中告诉学生作者描写荷花的语言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幅美妙绝伦,动感十足的画面。从而让学生懂得富有感情,充满想像是构成好的写景状物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引领学生进行写景状物的练笔,有效地实现学生从读到写的迁移。

二、紧扣文本,大胆想像,实现读写迁移

黑格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小学生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奇思妙想,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但要细读文本,把文本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艺术再创造,而且要让学生立足文本大胆想象,做到浮想联联翩、神思飞扬、文思泉涌中,写出富有独特个性和创意的作文。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意的作文。大胆想像就是学生习作的翅膀,如何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呢?就必须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以便顺利地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1、拓展延伸教材,进行想像小练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为了行文的需要言简意赅,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此处无声胜有声,是很好的写作材料。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想像小练笔。如《凡卡》一文让学生展开想像。在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中,学生在他人的想像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编写了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结局,使每个人的习作独树一帜,别俱一格。这样的训练,既训练了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像的能力;反过来这种创造想像能力又促进自主作文能力的成熟。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联想。课文中的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征。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像会受到课文插图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像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像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像的广阔空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实现读写迁移。教《荷花》一课,插图生动地展现了荷叶挨挨挤挤,荷花千姿百态的美景,课文中作者又由景生情而引导的一段优美想像。我们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同学在惊讶荷花美丽而且出污泥而不染的同时,对书中描写荷花的“冒”字进行联想,想像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的情景,并相机提问:“荷花像什么?她冒出来做什么?”一时间,同学们产生了丰富的想像:荷花像顽皮的小姑娘似地冒出来,冒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冒出来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冒出来和蝴蝶、蜜蜂交朋友。同学们编写故事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赞美荷花姑娘的童话故事,便在不知不觉中写出来了。

3、引导幻想,创设虚构。奇思妙想是小学生的特征,我们务必顺学而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常引导学生自选材料,如《陶罐和铁罐》,大胆丰富合理的想像,将自己所见所闻用童话的体裁表现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尽情地在想像的空间里驰骋。成功地写出《粉笔与钢笔》、《标点符号的争吵》等有趣的文章。此外以《三十年后的XXX》、《如果我是XX》为题引导学生大胆假设,插上想像的翅膀,写出充满天真浪漫的想像作文来。

三、走进童话,顺学而导,实现读写迁移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是反映生活的艺术的特殊手段。在童话中所描绘的虚拟事物和境界,出现在童话中的所谓“人物”也并非真有的假形象,所讲的事情出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同样是一种文学艺术,来原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是生活的写照。在创作中作者大多数运用拟人化和夸张的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物逻辑展开故事情节。此外,童话也常常用象征的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出天空,他想钻入蚁穴。”在童话教学中教师手中的一把教鞭学生可以想象成一匹驰骋万里的骏马,一个圆圈可以是所有原形物的化生,可以是一块香饼,也可以是一颗冲向宇宙的卫星。他们对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赋于生命,会千变万化……。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创设适当的情境,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紧扣课文的读写拓展训练点,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文字表达能力。

例如《巨人花园》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所提示的道理,应采取朗读和想象相结合的办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如对比巨人回来前后花园里的情景:巨人回来前花园怎样?回来后的花园又是怎样的?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用文中的话说: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这种情景。又如巨人醒悟前后的变化: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后的话?进一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掌握这种表达方法,并进行“小练笔”训练。

这样让学生喜欢读、乐于写,以写促读、以读促写。在写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写出的作文也必然散发个性。而且由于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历,写出的文章也一定充满个性,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拓展能力、张扬个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教师 第42期 下一篇: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