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动机的培养

时间:2022-07-30 06:00:22

浅谈体育教学中动机的培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对体育动机的概述和产生的条件出发,从发展的角度,来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动机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 动机 培养

所谓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因。体育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心理动因,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教育和家庭等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表现为对体育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体育的学习和锻炼起着推动作用。良好的学习动机即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前提条件,又是学生形成优良思想品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重点阐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体育动机产生的条件

任何动机的产生都受一定因素影响,我们着重从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两个方面阐述引起学生体育动机的条件。

1.内在需要

动机是个体行为的起点,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受一定的行为动机支配,当人们对事物具有某种需要时,便产生了动机。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在对体育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在长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中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使他们身体健康,动作灵敏,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并且能自我调节情绪,掌握技术技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加上进心,加强注意力,锤炼意志力,使其性格开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2.外部诱因

外部诱因是指激起体育参与行为的外部原因,它是能引起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能够引起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外部诱因很多。例如:宽敞的运动场会吸引学生去跑步;各种球类设施会使学生想去打球;各种体育运动竞赛或关于体育运动的书刊、电影、电视都会激起学生对体育的激情;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方法的直观性、教师的渊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富有启发式的教学,以及教师在体育课上的表扬、激励及同伴间的情绪感染都会引起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除此之外,班级体积极的健身态度、正确的健身动机、良好的健身习惯,也会对学生的体育动机形成有促进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动机的培养

导致学生体育课上的体育动机可由需要诱发,也可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就是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内在动机,并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不同需要。下面我们就目前的教育状况,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培养学生体育动机的教学途径。

1.在体育教学中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体现,反映了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好坏、主次、轻重的看法及欲采取的行为。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决定其体育参与动机的心理基础,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像看待德育与智育那样,重视自己体育的发展,把体育与促进自己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体育教师需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活动对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正确认识体育的社会价值,将体育对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逐渐改变对体育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

2.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目标设置

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属于有目的的行为,通过对其进行目标设置可以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指导其行为。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确立当天或一个阶段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当这种目标转化为练习者的内心需要时,就会使练习的进行经常在自己的意识控制之下,从而提过自我的努力程度和动机水平。在进行目标设置时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定得太高,但亦不能太低,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并针对此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比如说,在进行武术套路教学时,体育教师可将套路中一些复杂动作拆散成单个动作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先学会小动作,完成小的目标,然后逐渐将动作连贯起来,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最有效,对学生的行为最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但也必须有长期目标的引导,其行为才能更加自觉、坚持不懈。再者,如果平时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过失败的经历,这时就需要让他们从小的、容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着手,同时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经历,教师也应该为他们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3.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锻炼,都是在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下进行的。情境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

4.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学生缺乏体育动机时,体育教师可将学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体育活动中。例如,可以利用原来的学习动机与体育活动发生联系,通过游戏,让学生生动的进行体育活动,领会到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在实践中的作用。这样,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就会更有积极性。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反馈,以强化动机

反馈是通过对技能操作或学习结果的评定、评价及自我知觉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后继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积极反馈可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行为。

6.在体育教学中多进行归因教育,以维持其动机的强度

在体育教学中能直接看到技能动作的效果,因此归因活动就比较频繁。例如:在体育课上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许有人归因自己“努力不够”,有人归因“没有学好体育的能力”或者“老师教的不好”。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前者可能通过加强努力的办法改变不良的学习状况;而后者却可能表现出对学习无信心、不愿意为成功付出努力。

7.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引起体育动机的外部诱因。我们可以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身房,踏着柔软的地毯,听着优美的音乐,墙壁上的大镜子映出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进行锻炼。

人们参加体育活动不可能单纯依靠外力维持,而是必须有主体的积极性。人们有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会产生认知的活跃、情感的振奋和意志的努力。它既是体育活动效率与质量的保证,又是促进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育动机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而且为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997.11,3.84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1995.5,7. 3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1996.10

上一篇:论结合教学实际提高学生计算技能的策略 下一篇:制备Fe(OH)2的条件及反应过程中现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