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分析

时间:2022-07-30 05:29:15

青海省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分析

【摘 要】 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位于南昆仑构造带,于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中,大致顺层产出。矿床具有沉积、变质、后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多期次成矿特征。

【关键词】 滩间山群 断裂构造 成因类型

1 概况

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区位于青海省共和县西北部, 鄂拉山北段,地势北高南缓,海拔高度一般在3900—4300m,属深切割高山区。矿体赋存于灰白色大理岩中,大致顺层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晰。矿体中Fe、Sn、Pb、Zn、Cu等多种元素共伴生,具有多期次的叠加成矿特征。

2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处于秦祁昆加里东造山系(Ⅰ)、东昆仑造山带(Ⅰ2)、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Ⅰ26),地层以中上奥陶系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海西期中、酸入岩较为发育。

3 矿区地质

3.1 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有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下部为碎屑岩组(OST1)、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OST3);石炭系土尔根达坂组(Ct)和第四系。

3.1.1 滩间山群

主要岩性有板岩、变砂岩、变砾岩及大理岩,变质程度可达低绿片岩相。

下部碎屑岩组(OST1):仅于西部边缘出露。岩性单一,为灰绿色砂岩。东侧与大理岩呈断层接触。

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OST3):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南西部。由老至新可分为4个岩性段,段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一段(OST3-1):灰黄色砂岩,变余砂状结构,层状构造。在南东部零星出露。

二段(OST3-2):灰绿、灰黑色细粒变砂岩,具细粒变余砂状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石英、长石等。倾向NW至NE,倾角30-50°。(见图1)

三段(OST3-3):灰黑色板岩夹细粒变砂岩,局部为灰黑色石英岩。呈向南东开口的弧形展布。

四段(OST3-4):灰白色大理岩夹铁矿层,粒状变晶结构,变余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少量绢云母。岩层呈开口南东的弧形展布,倾向由NW至NE,倾角30-50°。

3.1.2 石炭系土尔根达坂组(Ct)

于北东边部小片出露。岩性为灰黑色石英长石岩屑砂岩,局部偶见薄层泥炭层和含珊瑚蜓化石。与滩间山群呈断层接触,或被第四系覆盖。岩层大致向北倾斜。

3.1.3 第四系(Q)

分布在矿冲沟底和两侧,为晚更新世的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

3.2 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按展布方向分为NW、NE和近SN向三组。

3.2.1 NW向断裂

NW向断裂与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

F1断裂:位于矿区北部,断裂长度大于3km,走向270°-305°。断裂破碎带宽80-100m,主要充填碎裂状砂岩,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较强。其北东侧为灰绿色砂岩,南西侧为碎屑、碳酸盐岩,性质不明。

F3断裂:位于东北部,是哇洪山--温泉区域断裂的一部分,为区域性活动断层。出露长度大于2km,两端延至区外。破碎带宽度150-200m,产状240°∠60°,岩性以碎裂状花岗岩、砂岩为主,有花岗岩脉、重晶石及方解石网脉充填。局部地段有褐铁矿化、绿泥石化。断裂下盘为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上盘为石炭系土尔根达坂组灰黑色石英长石岩屑砂岩。

3.2.2 NE向断裂

F2断裂:位于矿区西部,断裂走向13°-20°,倾角近直立。NW盘为滩间山群下部灰绿色砂岩,SE盘为滩间山群上部大理岩。断裂多被厚重残坡积覆盖,局部可见近直立密集劈理带。

F7断裂:位于矿区东南部,断裂产状310°∠70°-76°。断裂面明显,破碎带宽1-2m,主要充填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断裂性质为张扭性。

3.2.3 SN向断裂

F4断裂:位于矿区中部,走向近南北,倾角近直立。断裂南段将灰绿色砂岩与灰黑色板岩夹细砂岩界线错断。断裂附近褐铁矿化发育。

F6断裂:位于矿区的西侧,产状102°∠76°。断面明显,破碎带宽2-3m,主要充填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褐铁矿化蚀变较强,并见有硅化、方铅矿化、碳酸盐化,局部有黄铁矿化、孔雀石化。断裂两盘为滩间山群灰黄色砂岩,断裂性质为张扭性。

3.3 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十分发育,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边缘,岩性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脉岩。

(1)二长花岗岩(J1ηγ)。侵位于滩间山群碎屑岩组中。岩石呈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微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等。

(2)钾长花岗岩(J1ξγ)。位于矿区东北部,与奥陶纪碎屑岩呈断层接触,与南部的二长花岗岩呈涌动接触或断层接触。岩石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微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等。

(3)脉岩。区内从基性到酸性脉岩均有出露,时间上具多期次性。包括辉绿岩(βμ)、闪长玢岩(δμ)、石英脉(q)等。

石英脉一般在侵入岩及断裂带中较为发育,呈不规则状、网状、线状,宽窄不一,出露最宽70㎝,一般宽1-5㎝,长度不清。岩石呈白色,乳白色,次为蛋青色,半透明状,全由石英组成,含少量白云母及其他暗色矿物。

4 矿体特征

4.1 赤铁矿体

铁矿体多呈似层状或长扁透镜状产出,顺大理岩层分布,少数呈透镜状;铁矿体受断裂构造影响,赤铁矿、褐铁矿化沿断裂破碎带发育。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共伴生元素有Sn、Pb、Zn、Ag、Cu等。围岩主要为浅灰白色大理岩,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围岩褐铁矿化普遍,局部有透辉石化蚀变。

4.2 锡多金属矿体

锡多金属矿(化)体主要发育于赤铁矿体及黄铁矿化蚀变岩中。锡多金属矿(化)体与赤铁矿体、黄铁矿化密切相关,并共(伴)生有铜、铅、锌、银等多种金属矿产。矿(化)体的主要特征:

(1)锡多金属矿主要赋存于赤铁矿体和黄铁矿化蚀变岩内。赤铁矿体内的锡矿体主要于浅部产出,与赤铁矿体共生,围岩为大理岩;黄铁矿化蚀变岩内的锡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中深部,围岩或为大理岩或为粉砂质泥岩。

(2)矿体矿石矿物为锡石、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赤铁矿及银金矿,多种金属矿产共(伴)生。

5 矿床成因类型分析

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产于滩间山群上部大理岩中,呈似层状展布。从矿区的构造格局以及矿体的赋存部位、产出形态分析,矿床具有多期次、复合叠加的成矿特点。

(1)铁矿体大多呈似层状、透镜状顺层产出,与围岩大理岩界线清晰,蚀变微弱,符合沉积变质碳酸盐岩型矿床的产出特征。

(2)锡多金属矿体多呈似层状沿层间破碎带或层理面产出,部分与铁矿体伴生,矿体的上下围岩多具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显示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特点。

(3)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具有多期次活动特点。根据NW向、NE向及SN向三组断裂的穿插关系,断裂由早至晚至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对成矿具有不同的影响。北西向展布的哇洪山-温泉区域性大断裂为矿区主要导矿构造;F2断裂以及顺层发育的层间滑脱构造,对成矿具有控制作用;后期断裂对矿层具有破坏作用。

(4)矿区南部的中酸性岩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涌动特征。岩浆热液沿构造滑脱面间歇入,发生多期次的蚀变作用,表明矿床具有多期次成矿特征。

因此,矿床在形成过程中,应该经过沉积变质-构造活动-热液蚀变等多个阶段。早期,赤铁矿在浅海环境下逐渐富集、沉淀,后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陆地抬升,并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滩间山岩群。燕山期,伴随着强烈的构造运动,中酸性岩浆大规模侵位,沉积盖层向外拆离滑脱,源于地幔的含矿气水热液沿薄弱层面灌入,与赤铁矿层复合叠加,形成铁、铜、铅、锌、锡多金属矿床。

6 结语

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于大理岩中顺层产出,矿床成因类型不应归为单一的某种类型,而是多成因、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赤铁矿主要由沉积变质成矿作用生成,而铜、铅、锌、锡则与后期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胡雪亭.《青海省板块构造研究-1:100万青海省大地构造图说明书》.地质出版社,2008年3月.

[2]牛树银,孙爱群,王宝德等.《幔枝构造及其控矿断裂系统》.河北地质,2006年.

[3]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上一篇:烤烟带茎烘烤对上部烟叶产质量性状影响研究 下一篇:数控加工课程信息化教学组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