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30 04:18:06

“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使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本文就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加以详细论述。

【关键词】有效引导 小学数学 应用

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发育未健全,还没有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教育者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们知识内容,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小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起点,小学数学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和其他相关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一、“有效引导”策略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新课改的实施虽然有所收效,但仍有不足之处。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育应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顺应社会的发展。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讲授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数学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科目,有的问题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难理解,再加上课堂上又缺乏主动性,学生的数学成绩未见提升,却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寻找解题思路,适时加以补充。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师生之间通过互动还可以加深感情,拉近距离。

二、“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造适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上来。以数学中教授“加减法”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的鲜花、粉笔或者课桌,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也可在课堂上适时插入同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或者笑话,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灰太狼吃肉的情境,这样学生在看课件的时候,就会思考灰太狼吃肉是多还是少。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就学到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教学效果则达到理想状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二)巧设问题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巧设一些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多,学生只是简单地学习一些计算方式或者定义,一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些学生在学习了长度计算单位之后,经常会混淆长度单位之间的运算,例如:一个人身高175m,一个课桌高10dm,一个杯子宽5mm,这都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脱离导致的。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中,教师要反复地让学生量一量、看一看、找一找长度不同的物体,讲出它们的长度,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对生活的一种切实体验,也是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知识基础。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先是有一个基本了解,经过思考、观察、运用、体验一系列活动,最终牢记于心。

(三)错误的利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犯错,这恰恰是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工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错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让学生在反复地练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和总结学生的易错点,根据学生的错误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以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已学知识。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角度》时,教师可利用现实中呈三角形形状的事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说出各角大约的度数,有学生会说60°,也有学生会说是120°或者130°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最好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或者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之间互相交流,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架构中。

(四)师生互动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课堂教学气氛往往比较严肃。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发言,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活动。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互动的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获得知识。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中,老师要适时加以引导,界定讨论范围,避免学生偏离讨论方向。

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对学生讨论后的发言老师要给以鼓励,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补充和总结。

(五)引导式复习

由于身心不成熟的限制,小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总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题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适当地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对课后作业的检查,及时发现总结常见的错误,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出原因。引导式复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便于教师有方向性地引导。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必须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数学教师要领会“有效引导”策略的真正含义,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过程中,以科学实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完成既定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灵巧运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化。

【参考文献】

[1]米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5).

[2]方远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

[3]朱亚芳.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的教学行动策略[J].教师,2012(11).

上一篇:从元认知角度浅谈提高学习者自主性 下一篇: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