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趣味

时间:2022-07-30 02:19:32

创设有效情境,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趣味

【摘 要】情境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对学习产生乏味或者理解困难的时候,设置有趣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讲授的知识,顺利开展学习,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够锻炼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设置有效的情境让小学数学更加充满趣味,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

【关键词】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42-02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意义

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很高的学科,学习这门学科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在小学生的思维中,还有一种很强烈的探究欲和发现欲,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发现一种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或者现象,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应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完成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如在学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然后在班级中找出一个即将要过生日的学生作为典型例子,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们的求知欲就被激发了出来,就能够顺利地跟随老师的思维进行学习。

2.有效的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教学中普遍推行兴趣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有效地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展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动手操作的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也经常会出现需要实际操作的题目,如教师在讲《三角形》这一课程的时候,可以首先将学生们引入到一个小故事中,让学生在沉浸故事中的同时,还能够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完成对三角形一些理论的了解,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学习课程。

3.合理的情境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根据课本知识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要比单纯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能够被调动,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适当的鼓励,也能激励班级中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学习成果。创设一定的情境之后,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无限放大,学生也能取得更多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

创设有效情境进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会有一定的改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不能出现创设的情境与课本知识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使用创设情境是为了刺激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与课本知识相关,要防止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使用创设情境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注意要让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让学生真正愿意去学。

2.创设情境要与学习主体相关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要从学习的主体出发,坚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情境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情境设置,影响小学生的学习重点。小学数学学习以打好基础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学过程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判断的标准,防止出现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设置过难的情境。

3.注意与教学方法的联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改变有着很多的积极作用,但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与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结合。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想象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师在设置情境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或手工实际操作的方法,促进学生的理解,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联系,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1.从生活场景入手,引发学生认同感

小学阶段,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如果运用生活中的这些场景进行实际的教学,学生在理解上就更加方便,学生在进行学习中也更加有效果。如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口算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苹果或其他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作为例子让学生们进行计算,有了实际的物品进行计算,学生们的热情会更加高涨,计算起来的结果也更加便于检验,这种从生活场景入手的教学方法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2.借助先进设备开创有效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便利的路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容易被激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在设定情境时,就可以更加大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点,将自己已经设定完成的情境,制作成动画,让学生们直接观看,这种有图像、有声音的视频情境,更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制作一个小朋友使用不同长短的木棍进行组合的动画,最后让同学们发现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棍的关系。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关键问题处设置疑问,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师在使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不知道情境应该在何处停止,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实际上,在进行设置情境时,教师就应该考虑本课时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考虑这些问题后,在情境中穿插问题,在关键问题处,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将情境的结果公布,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用途,能更加顺利地开展之后的学习。

4.游戏与情境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中,如果教师设定的情境比较呆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有效地提升,如果教师在设定的情境中,加入一定的游戏环节,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空前高涨,也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设定一个学生们一起出去游玩的场境,让学生们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想办法解决车辆分配的问题,最后,教师评出最有效的办法。这种既是游戏也是情境的教学方法,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结束语

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些生活常识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这种有效的情境设置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设定情境时,应该注意与课本知识结合,防止出现情境与课本知识无关的现象,争取能够通过这种设置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履谦.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5)

[2]王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的课堂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艾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0)

[4]钟凤娇.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使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

[5]赵妍.如何创设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J].现代交际,2011(7)

上一篇: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