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教师课堂调控技能的运用

时间:2022-07-30 12:47:21

浅析幼儿园教师课堂调控技能的运用

摘 要: 课堂教学调控技能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因此,课堂调控技能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教师必须掌握和不断提高这项教学艺术。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课堂调控 技能运用

课堂教学调控是教师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智慧和策略,灵活调节和控制课堂教学秩序和突发问题,引导学生集中注意以便共同地、高效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必然是对课堂调控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活动管理方面卓有成效的教师。正是教师通过对课堂活动的重视和有效管理,才使课堂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参与,获得知识、体验、探索与发现。本文对幼儿园教师课堂调控技能的具备意义、构成要素,对提高教师课堂调控技能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教师具备课堂调控技能的目的和意义

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堂调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因此,教师掌握课堂调控技能的具体目的是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校有序地进行。

(一)调控教学行为

1.调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是以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衡量的。教师应明确一堂课传授什么指示,学生应掌握什么内容,达到何种程度。要求过高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求太低会阻滞学生智力发展。因此,要把教学目标控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调控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更是一个完整、有序、发展的体系。把握了教学内容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每堂课教学目标就能做到集中、具体、确切,把有限的时间用到完成核心教学任务上。首先,要理清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对教材要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其次,在内容安排上赋予内推力,通过教学内容表现的知识、技能、情感的累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真正体现教学内容内在的课堂导向性。最后,注意控制生成内容与课程主题的关系。教学内容主体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为了丰富课堂、活跃气氛、引起注意,教师经常会穿插一些小节目,如一段小故事、一个小表演等,我们要注意防止喧宾夺主,小节目只是调控的手段,不是教学的主体。

3.调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途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法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学方法担当课堂调控的使命,通过教学方法的变换,重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始终掌握在积极调控之中。

4.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教学过程调控的重要任务是控制好教学流程,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在一定教学环境中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进度必须预留机动的“空隙”,以做好应变准备,随机调控。遇到一些“特殊”问题,老师就要及时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教学流程调控要做到保证主流方向,灵活处理小节。

(二)调控学习行为

1.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影响学习进程和结果。教师应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教师要以自己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张扬个性。

2.控制学生现场情绪

现场情绪指学生在特定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群体意识反应。控制学生的现场情绪波动,是成功课堂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现场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及时捕捉情绪变化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调控技能给予控制。可见调控课堂气氛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3.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自信迸发出来的勇气和毅力,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有的学生擅长表演;有的学生善于口语;教师要肯定她的优点;有的学生擅长阅读;有的学生学有所余,教师可在课堂上合理地让学生发挥特长。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基本调控策略是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心理体验,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

二、教师课堂调控技能的构成要素

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管理行为的发动和主导协调的中心位置。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指在课堂教学过程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具有的教育教学机智。是适应、驾驭、调控等诸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发挥教学机智的作用。

(一)课堂观察能力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课堂调控行为的效果反馈的基本途径。课堂观察能力与技巧被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

(二)情绪调控能力

稳定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反之,则有碍于活动开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处于课堂内外环境,学生甚至自身生理反应的各种刺激之下,必须具有较强的情绪调控能力,以避免不良情绪感染。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耐心引导他们学习。

(三)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教师职业技能的一项基本构成要素。在课堂调控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认知、情感等信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小玲.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

[2]周美英.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发展的关键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3]王春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上一篇:班主任如何应对中职生的“早恋” 下一篇:高中生手机问题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