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科技以及生物教学结合应用

时间:2022-07-30 11:06:07

关于信息科技以及生物教学结合应用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提出,传统的生物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许多生物教师对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存在一些困惑,本人在实践中也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本文试从这一角度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

一、开展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生物学作为本世纪的热门学科,其学科发展速度、学科内容更新速度日趋加快,传统的教学媒体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生物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而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1、为“整合而整合”,忽视生物学科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不顾生物学科的特点,为“整合而整合”,忘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如有位教师讲“鱼的外形”一节中鱼的鳍有什么作用时,为了运用信息技术,不顾生物学科的特点,花了许多时间用计算机制作了“剪掉鱼鳍的鱼游动情况”的模拟实验。学生观看实验获取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就不如学生亲自动手剪掉鱼鳍,探索鱼的游动情况所获取的知识更具有感性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不能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

2、追求课件的形式,忽视课件的功能

有些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一节课下来似乎一直在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比如:在制作“DNA结构与功能”课件时,由于组成DNA的碱基共有四种,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碱基用不同色彩表示,DNA的复制用动画展示,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些教师喜欢在课件上插入一些活动的青蛙或不断变幻的花来增加动感,这样的课件常常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达不到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频率,忽视传统媒体的应有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的“文宁、声音、图像、图形、视野、动画”等功能,忽略传统媒体。如,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较之屏幕更具亲和力,适当的板书,板画可以给学生一个短暂思考、回味、休息的时间。所以信息技术要在广泛运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整合点,分析信息技术的优缺点,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要不断总结传统媒体的优势,实现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

4、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低层次的整合多,高层次的整合少

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多停留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步阶段。教师们是在传统的教学框架下,依靠一些生物教学软件——即课件的制作,使“课本搬家、挂图搬家、实验搬家”。缺少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有利于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转变的全新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携手”提高的过程。

5、课堂上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运用,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组合,但不能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应用要适当和适度。如生物学科能力目标中的实验操作能力,再好的信息技术也不能代替对实物的真实感觉,也不能替代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观察。例如对青蛙皮肤的触摸,感觉湿润与凉爽;对蚯蚓的触摸,感觉其体表的刚毛等。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不能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完全用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教学,即信息技术的使用要适度。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

1、与教学目标整合的实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实现培养科学素养,提高能力。例如:生物课中“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内容,教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必须的外界条件”,然后让学生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设计和实施实验过程中,教师用录象记录学生操作的过程,指导完成实验的设计;学生自己用录象、照片等不同的手段,记录小组实验的过程,根据记录的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得出自己的结论。每个小组将整个实验的过程自己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展示实验结果,共同探讨结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和学习,获得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必须的外界条件的知识。并学会应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与教学内容整合的实践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尝试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学习主题的学习情景,通过课件、视频、动画、科学动态模拟等,演示微观或宏观的生理变化,加强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辅助实验教学。例如:在讲光合作用时,通过动画课件,介绍光合作用发现史,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微观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讲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通过动画演示生长素使细胞伸长的变化;讲遗传的物质基础时,通过动画课件演示DNA的复制过程(解旋、碱基配对)、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形象演示,实现了用生动的形象信息来揭示复杂过程的目的,让实际看不到的分析性信息以形象方式呈现,在“感觉与思维之间架起了桥”,让在课堂中做不了的实验,通过科学动态模拟展示给学生,进行模拟探究,解决学生思考、理解的难点。同时应用信息技术演示的课件、动画等,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的学习方法,使教学过程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3、与教学方式整合的实践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教室的网络学习环境,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情感的交互和分层教学。例如:生物学中关于遗传和变异、健康教育等内容,教学信息量大,有些问题学生难于公开表达。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我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教学的方式,提供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环境。教师将大量教学资料制作成网页形式,让学生各自在计算机上,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就自己难于开口的问题,通过教师提供的网页查询答案,同时还可以就某些不懂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进行网络教学时,教师还给学生提供了配合教学内容的检测题,包括基础性题目和拓展性胚目。学生在完成基础性胚目后,

有兴趣的可以有选择地完成拓展性题目,实现真正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学生的作业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提交给老师。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的研究

传统生物教学偏重知识系统教学,现代生物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问题化

根据生物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

四、整合实践后的收获与体会

1、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革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学习主题的学习情境,包括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但又是学生所欠缺的接近真实的经验情境,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联系的情境等,模拟荐现生物体内部的变化规律和微观动态过程,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直观展示给学生,有利于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2、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虚拟的生物学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和思考的机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整合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网上资源远不够丰富,学生主动建构的能力还比较差;教师本身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总之,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思想去努力实践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再实践,再总结,一定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为生物教学服务。

上一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教教育体制革新 下一篇:民办学校课堂教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