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南通民营经济生态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07-30 09:56:39

新常态下南通民营经济生态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准确认识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是站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新阶段分析民营经济生态发展问题的主要课题。在新常态下民营经济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南通民营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分析阐释,进而从产权、技术、融资、战略、文化路径角度提出了南通民营经济生态发展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新常态;民营经济;生态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2503

1新常态与民营经济生态环境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从非常态逐步走上升级后常态的过程,给民营经济带来了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主要体现在:

1.1“降速”时间窗:动力与效率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降速换档,中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基础抬高”,更因为支撑旧常态的经济增长动力衰减。习惯于原有“供给推动”的民营经济正悄然面对“变革时间窗”,这必然给长期粗放增长的民营经济带来不适,被迫重寻动力与效率之路。但只要经受住阵痛,主动变革,不断向创新与管理要效率,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大发展。

1.2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再平衡

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通过产业调整,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满足社会不断增长需要的动态过程。民营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只有把战略与产业合理化、高级化进程相链接,才能真正实现动态均衡发展。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必须主动适应、协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握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机遇,勇立潮头,才能再创佳绩。

1.3支撑转移:创新驱动与消费拉动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直至2012年,增速下行态势有所缓解,但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新常态呼唤着技术革命及其它新动力机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了新产业、业态与模式的兴起,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必要支持,但是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在出口受阻、粗放投资恶果频现的今天,民营经济发展基点必然是创新驱动与消费拉动。

1.4制度变革:挑战更是机遇

新常态带来经济基本面大范围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方面暴露的问题越发明显,制度变革将成为“新常态”下均衡增长点形成的重要推动力,改革红利也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必要保障。这不仅给民营经济提出了适应经济新形势的挑战,更将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机遇。

2南通民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群生态分析

2.1群落生态优势显现,新常态均衡逐步建立

2.1.1突围常态资源困境,推动南通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21世纪,南通实施了“沪苏通”小金三角、跨江联动、沿海开发三大战略,地区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2510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5652亿元,八年翻了一番多,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总量最大、最强城市。新常态下,全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有优、提质,带动民营经济稳步向前推进,截至2014年末,南通民营企业注册登记数达22.7万户,注册资本总额7425亿元,居江苏省第二位。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大的增长极,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超过60%。

2.1.2经受转型升级阵痛,构筑南通民营经济产业高地

随着新常态秩序的逐步建立,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4年完成“个转企”413家、新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27家,新培育100家行业领军企业和400家成长型、科技型民营企业,多数企业保持20%以上的发展增速,对产业板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新增民营高新技术企业33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4800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4.3个百分点。全市16家企业入围全国民企500强,列全省第三;18家企业跻身全省民企百强,列全省第一。

2.1.3收获经济政策红利,放大南通民营经济集聚效应

新常态下,南通积极探索民营经济新举措,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交叉持股,全市民资与外企合作率达37%,嫁接央企、国资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迈出发展新步伐,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在化解要素瓶颈方面,深化政银企联动合作,全市新增24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创投和股权投资机构、5家小贷公司。系列政策的拉动,使民营经济成为南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推动南通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2.2经济结构转型艰难,群落环境优化任重道远

2.2.1产业低端重叠,低维度竞争导致效率提升困难

南通民营企业多属低端制造与服务领域,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微利区,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营销体系建设等方面竞争力不强,产业层次低。以船舶产业为例,南通船舶产业经多年发展和积累,具备了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技术含量较低,没有船用主机等大型成套动力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配套产品,仅生产部分钢结构、舱口盖等粗放型配套产品,低维度竞争的结果是行业整体效益不断下降。低维度重复竞争延滞了南通民营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节奏,导致区域民营经济整体竞争优势无法有序建立。

2.2.2民营经济个体弱势明显,协同进化机制缺乏

南通民营企业单体规模较小,缺少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多数民企个体生态位处于行业低位,起点低、业态重叠,更缺乏专业化协作和分工,难以形成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和规模优势。2014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百强行列的只有南通三建、二建(44、77位)。这说明了南通建筑之乡的实力,也说明在其它产业上南通民营企业的弱势地位。从南通民营经济生态态势看,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体规模小、集群特征不明显、总体质量不高,导致区域民营经济影响力难以有效提升。

2.2.3自主创新不足,民营经济生态特征缺少个性

目前,南通民营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还有很大差距,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还在大量使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群落整体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所需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进口依赖度较高。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1%。长期创新投入不足,导致南通民营经济群落中,多数企业特色不明,生态位处于低维度重叠区,区分度差,缺少深度市场细分,整体市场资源争夺激励,限制了民营企业群落的整体发展。

3新常态下南通民营经济生态发展路径与对策

3.1产权路径:突破单一产权依赖,完善民营经济治理结构

3.1.1提倡混合经济,优化南通民营企业治理结构

目前,南通民营经济主体主要包括乡镇企业改制、家族企业两大类,其治理结构均带有先天缺陷,成为南通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南通民营经济生态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公司制度明确企业产权,实现产权明晰化;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明确企业责权利,实现管理创新与科学管理。政府应鼓励民营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主动变革,通过多主体引入、多产权结合,优化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机制,突破资源与体制约束,以混合经济,引领民营经济生态发展。

3.1.2促进资源整合,实现南通外生型民营经济区域生态均衡

资源整合是民营经济实现以较少资源投入,调动可用社会资源,实现生态发展的基本手段。南通民营经济群落“生态承载力”相对稳定,必须走“总量控制、内涵发展与外向拓展”之路,核心要求在于“竞合”、“协同”。政府应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建立产业合作联盟,整合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跨地区、行业、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优势资源集聚与效率提升。通过优势种群培育,减轻域内企业生态压力,打造南通民营经济群落标志性品牌,扩大国际、国内影响力。

3.2技术路径:政策引领与有效激励相结合,创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通路

3.2.1坚持制度拉动,优化南通民营经济技术创新环境

南通民营经济技术发展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制度变革与建设滞后,是民营经济在“量”与“质”上落后的主因,是南通推进民营经济技术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实行战略指导,通过区域经济政策,引导资源配置方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发挥导向作用。同时,政府应努力为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市政府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主体与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提升纵深还很大,尤其是对技术创新鼓励、培育政策。

3.2.2坚持培优扶强,推进南通民营经济建立技术创新优势

低维度重复竞争的现状说明了南通民营企业群落缺少鲜明的创新理念和动力机制。政府应通过政策与资金引导,逐步培育民企群落内生创新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向科技化方向发展。鼓励并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独立、合作创新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通过核心技术研发,占领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打造知名度、信誉度、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五高”产品,发展适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形成特色产品和服务。以技术创新与开发机制和技术联盟,铸就南通民营经济技术高地。

3.2.3创新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建立南通民营经济创新人才高地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政府应建立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引导并鼓励民营企业引进高级人才,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通过必要的制度安排落实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人才带动企业创新,以创新延展群落生态位宽度与深度,实现群落内企业生态位的合理分布,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与盈利能力,增强群落整体竞争力,实现南通民营经济的协调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3.3融资路径:建立民营经济融资立体通道,形成民营经济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

笔者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南通培育民营大企业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时,针对南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调查,136份有效问卷中将“融资难”作为民营企业发展首要问题的有95家之多,占比高达七成。政府应以长链产业发展思维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以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和基础,打通企业上下游产业的关系,通过产业联盟贯通资金通路,加速资金循环。通过长链金融建立产业信贷链条,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资本在产业链上的合理配置。依靠产业集聚和金融集聚,构筑南通民营经济整体竞争优势。同时,制订鼓励民营企业上市、走出国门等系列配套政策,全方位打开南通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生态空间。

3.4战略路径:优化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环境,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鉴于南通民营企业低维度竞争、系统整体效益低的现状,政府应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引导民营企业综合考虑企业及企业生态系统环境,建立战略优化机制,营造协同共生的群落生态系统。通过适度培优扶特措施,帮助民营企业实现战略调整,走出生态重叠区,自主优化或迁移。培养民营企业自律精神,帮助民营企业通过行业分析、市场分析与企业定位,培育企业特色与核心竞争力,错位经营,优化区域经济协同、互补态势。

3.5文化路径:帮助民营企业构成现代企业文化,培植企业文化传承与生态生长土壤

新常态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市场模式变革都对民营企业的文化变革提出了紧迫要求。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建构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生态、速度、创新等现代企业文化。政府应有效激励民营经济从创业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把握转型升级与组织变革良机,提升企业文化,巩固企业文化的“软管理核心”地位,用优秀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帮助民营企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成为时代经济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2015,(1).

[2]贺中辉.经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的民展策略探讨[J].管理观察,2015,(3).

[3]丁任重,孙根紧.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2).

[4]朱天高.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南通培育民营大企业战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4).

[5]张国华.在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5,(3).

[6]潘海伟.苏南民营企业成长路径依赖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6,(5).

上一篇:浅谈方志馆的信息化建设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