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30 07:51:44

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摘要】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目前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急诊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之一,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急危重症的抢救任务,因此,对急诊科医院感染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着急救患者的生命。分析急诊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能够有效地切断医院感染的途径,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就医安全,也有利保护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急诊科; 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6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医院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以往仅治愈疾病方面,对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的照顾逐渐提高。而由于抗生素等滥用,医院感染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医疗卫生质量。而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急诊科院内感染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1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状态的感染和疾病的发生形式,是伴随着医院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的。近年来,由于滥用抗菌药物、细菌变异、耐药菌株的明显增多,以及社会老龄化及慢性疾病患者的增加,加之化疗、放疗、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应用,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医院感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1]。

2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寄生虫等,绝大部分为细菌,其中60%~6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耐药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增多。1997年日本第一次报道了分离出万古霉素中介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2],2002年、2004年美国相继报道了3例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3],2010年,超级细菌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和恐慌,“超级细菌”即“产NDM-1耐药细菌”,即携带有NDM-1基因,能够编码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除外)不再敏感的细菌。临床上多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造成的感染。其耐药性已经不再是仅仅针对数种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而是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急诊科就诊患者多为首诊且相对危重的患者,患者构成比较复杂,不易隔离治疗,且患者流动性大,这都大大加大了急诊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系数。

3 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急诊科是急、重、危患者诊疗及救治的场所,病情急,情况复杂,甚至生命垂危,救治时间紧迫,采用侵入性操作多,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措施,易导致菌群移位。休克、创伤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开放性损伤致血液污染。如果措施不当,极易引起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感染。根据我国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提供的资料,医院感染率约为9.7%[4]。急诊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之一,做好急诊科医院感染的控制至关重要。

3.1 患者因素 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大多病情急、危、重,多为突然发病、病情突然加重或突发事件等,病情变化快,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很难预料,因此,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必须积极采取急救措施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很多病种具有传染性,对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威胁。急诊科是接触患者的第一线,也是各类传染病能否有效控制的第一关,所以强化急诊室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医源性因素

3.2.1 外部因素 (1)侵袭性操作。如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静脉高营养液的给予、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等,极易诱发细菌感染。(2)环境因素。病室不能有效通风、消毒,未严格按病种安排患者,没有有效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无层流设施等。(3)用具的污染。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器具,如体温计、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压脉带、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在患者之间反复使用,若消毒不严格,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间接地把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另一些患者或工作人员而造成交叉感染。在急诊抢救中护士经常使用刀、剪、针等锐利器械,极易造成误伤自己或误伤他人,那些容易通过血液传染的病菌便乘虚而入引起医院感染。这种感染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时有发生。(4)药物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菌群失调,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引起条件致病菌感染。(5)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与管理。现在临床上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较多,如对使用中的管理和使用后的消毒处理工作不规范,也极易造成医院感染[5]。

3.2.2 内部因素 护理人员感染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消毒隔离知识。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普通中、高等卫生院校还未将医学感染学及医院感染护理学列入教学计划,临床护理人员的感染知识主要来源于护校教材中消毒、灭菌等相关内容,未经过系统地学习,尚未形成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认识上参差不齐,因此,造成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部分护士无菌观念淡薄,无菌操作不够娴熟。甚至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如抢救患者时,因紧张而未按无菌原则操作,导致抢救器材或药物的污染,这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之一[6]。

3.2.3 管理因素 科内缺乏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督导监管不力。

参 考 文 献

[1] 练德义.2005~2007年重庆市巴南区医院500例菌株耐药性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5):3-4.

[2] 林麦连.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特点与控制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20(20):195-196.

[3] 梁颖,费丽萍.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44-145.

[4] 方崇芳.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及防护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129-130.

[5] 梁静.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26-127.

[6] 毛文君.社区医院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133-134.

(收稿日期:2011-12-07)

上一篇:当代手术室护士素质能力要求 下一篇:浅谈导医护士在门诊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