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

时间:2022-07-30 06:27:40

大力提升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

“大力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总体实力,有助于改变我国产业结构”,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善继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要大力提升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这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附加值低的现象。”

“十一五”收获颇丰

记者:近年来,中央提出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针。极大促进了我国装备事业的发展。“十一五”,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取得哪些成绩?

徐善继:“十一五”期间,我国基建系统的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近1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重型机械制造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重型机械制造业涉及冶金设备、矿山机械、重型锻压等领域。我国的一重、二重、三重,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重要成绩。如,以AP1000为代表的第三代的核电所需的一些管道实现了中国制造。在火电方面,百万千瓦发电机组的零配件,很多产品已经实现了批量制造;在水电方面,七千万千瓦巨型机组的零配件实现了中国制造。

对高端设备制造影响深远

记者:“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决定加快发展新兴战略型产业。其中包括金融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几个领域。高端设备制造领域具有何种产业特征?这对重型机械制造业提出何种要求?

徐善继:高端装备制造的主要特点是,自动化强,它的高难度、高质量是体现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的一个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国家工业化、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工业。其主要服务于我国能源、交通、冶金、化工、航空、水利以及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目前,只有世界少数先进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才具有高端制造的这个水平。我国要从装备制造业的大国迈向装备制造业的强国,必须在高端制造方面有所突破,而重型机械领域就是一个突破口。

记者:提升重型机械领域是发展我国高端设备制造业的突破口,但其所涉及领域众多。哪些是重点突破方向呢?

徐善继:有以下领域可作为重点突破口,例如电力设备、石油石化设备、海洋工程设备等。

电力设备,可圈可点

记者:电力设备制造所涉及领域很广,是水电设备、还是火电设备或风电设备呢?

徐善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大型断电领域保护器。如发展第三代核电所需的稳压器。开发大型水电站,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所需的齿条等,三兆瓦海上风电的断电保护器。这个领域技术难度非常大。

在电气设备领域,在研究1800瓦和2500瓦的产品,包括千米深井的所需提升体以及锅炉面积达到500米的大型锅炉机,300吨以上的大型矿用的电的交流传统。

在风电设备,我国的华锐、金风,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技术改造,相继自主开发出海上风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全面国产化。

在核电设备领域,这个难度非常大的,原来只有美国极少数国家能够制造的,中国必须涉及这个领域的研发和制造。当然,核电所需的PMC燃料装卸和储存设备也是一个重点。海洋工程设备,必将成为亮点

记者:海洋工程设备为何也成为一个突破点,理由是什么?

徐善继:过去,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被人忽视。随着海上油气开发不断深入,对海工装备市场的拉动作用将十分强劲。此外,老设备正进入更新换代周期。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海工装备市场容量约400亿美元,相当于现有市场容量的11-13倍,空间非常广阔。海工装备将被明确在智能控制系统的范畴内,智能化将是未来五年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所谓智能化,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实现海工装备的智能化发展,依赖于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及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的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远程控制,而且可以自动导向,哪里有油就向哪里钻井。目前,我国海工装备仍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工程装备产业链。国内海工企业设计和核心配件依赖于进口,竞争力较弱。如果我国海工配套业不能实现突破,中国企业只能处于海工装备产业链的底端。但是,从手持订单分布情况来看,国内海工企业已经初步具备模块、总装和调试能力,具备全球竞争的潜力。在新兴产业的定位之下,政策支持和订单倾斜有利于中国海工企业快速成长。

其他领域,不容忽视

记者:还有其他领域可作为重点突破口吗?

徐善继:例如,石油石化设备,以及煤炭开采设备。我国的一重、二重掌握了锻焊结构的制造技术,已经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具有进一步提升总体水平的能力。在千万吨煤炭提升成套设备方面,我国两千万吨成套设备主要生产企业有泰重、北方重工等等,他们在“十二五”攻关主方向就是大型动力钻机。

传感信息领域也是一个突破口,这是高端制造的标志性领域。现在,高端设备采用传感信息,使设备具有开挖、测量导向纠偏的功能,保证施工质量好、成本低,对周围干扰也比较小,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劳动强度。现在,这个技术对地铁的开发,以及水利的开发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过去,我们从国外引进技术。现在,关键是通过对刀盘、刀具推进等方面控制系统加强技术研究,要全面掌握这个技术。

在水压机制造领域,我国的一重、二重、三重也在努力。一重搞了1.5万吨的水压机、二重搞了1.6万吨的水压机,北方重工研究了制造出了360兆瓦的气压机。以上大型设备的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加工成套设备领域,如高精度的热炼的设备,其轧机速度对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也是突破口。

在大型输送机械方面,我国的上海重工,研发出包括大型集装箱起重机、轨道起重机,这些都属于是高端产品,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振华,在大型集装箱领域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我国的大连重工、北方重工,研发出装卸能力1.1万吨每小时、载重80吨级通用的中型装卸机,具有环保、高效、一体自动化码头的装卸设备等等。

我国的特大型的机械制造企业,如振华搞了一个4000吨的浮吊,水上作业300米,提升高度达95米,现在正在研制1.2万吨的浮吊。大连重工,也开发了两万吨用于海上作业的浮吊,其最大的起程高度100米,跨度125米。他们正在研制海上风电安装的系统。这在特大型起动机械方面是一笔重大投入,“十二五’期间继续向高端发展。

没有产权保护,何谈创新精神

记者:提升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您认为这需要重视哪些问题。

徐善继:创新一定要有基础,要对工程、产业、新产品,还有生产规模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另外,要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的人才队伍。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国家进行重复劳动、重复研究,用短明快的方式获得利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非常不好,这不利于中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水平提升。

上一篇:一起成功处理的修船违约案件 下一篇:药企如何应对跨国医药技术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