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书法与养生的关系

时间:2022-07-30 05:38:45

浅析中国书法与养生的关系

【摘要】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关键词】书法;中医

书法与中医是祖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她们共同扎根于华夏大地的沃土中,又是关系至密的并蒂花。

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在书写之时,心静手动,形神合一,心不外驰,专心致志,通过内外的协调作用,使血脉、经络均得到疏通,从而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一个人要长寿,首先要有健康的躯体,而躯体的健康取决于良好的修养和心态,并做到用心、恒心、耐心、信心和专心,方能健康长寿。因为修身养性是长寿的原动力。

为什么书法有养生功效,我们从以下几点谈谈。

一、书法可以健体

苏局仙青少年的时候体弱多病,40岁以后练习书法不辍,身体逐渐强健。孙墨佛终生习书,近百岁时还日日临池,耳聪目明。他说:“书画既是脑力劳动,锻炼人的思维,又是一种全身性体育活动,因为开卷习书作画必须站立或端坐平息、专心致志、气沉丹田、杂念不扰。

王羲之在《笔势论》中把手的功夫、笔端的功夫、眼的功夫、心底的功夫综合为“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起五伏。”当悬腕或悬肘书写时,肩、臂、腕、指都在用力运动,据有人研究,这时共有30多个关节和50多块肌肉在配合动作。特别是站立书写大字时,还要使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使身子上下伸展,左右活动,这样书写起来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力到笔端。习书须有正确的姿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悬肘松肩,指实掌虚。”这时,心、眼、手、肩、粉、肘、腕、掌、指互相配合,关节、神经、肌肉协调并用。舒缓适中的动作,对机体有良好的锻炼作用。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来讲,人的十指与十趾,皆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和末端,并与奇经八脉相互关联。习书时,执笔仗五指,运笔依手腕,可同时作用于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相关的脏腑,而使脏腑的气血充足,这同针灸、推拿等医疗手段通过刺激四肢神经末梢而作用于脏腑的机制是一致的。

不同的书体对健身有不同的功能。比如练习篆书,由干其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结构环抱精密,具有团聚内向的气的,内含筋骨,力在字中,表现出含蓄内敛,而它章法平正划一,又给人以整体美,篆书平正安稳、行笔缓留又给人舒展的节奏感。因此,练习篆书可以缓解焦虑、紧张和躁动情绪,减少心理压力。草书体势放纵,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变幻无穷,可以使人情绪兴奋,摆脱压抑、优郁的心境,收到抒情达性之效。而楷书端庄工整,结构紧密,四满方正,楷书书写时提按、行顿如松如钟,沉着稳重,使人心性平正中和,有益身体健康。

二、养生要在养心,顺道而行,不治而致

书者“心正则笔正”,此论肇自柳公权与唐太宗论书,已成公论,然究其正理,却如游者观山,各见其景;又如书生研经,各有所趣;诚见仁见智,各不相一。此事不必强求一标准答案,各受其益可也。古人习书,重在修身养性,此理未明,书道亡矣,先圣痛矣;随之养生一事,亦成空谈。尤其当今,其旨渐没,欲望如潮,书法甚或堕落成宣泄情绪之方式。书法乃流动之音符,无声之音乐。书法、音乐性质类同。“雅乐之感人也,性返于正”,孔子“在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即是雅乐正其心意之一实例;书法一事,与此理同,身心本是不二,相滋而存,相滋而生;其心正者,浩气存焉,气盈心虚,体魄强健。老子《道德经》中亦云:“清静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其理一也。

三、坐姿正确,脉畅心直

想写好字,须有正确之姿势,即头正、身直、臂开、足稳、松静、自然;亦如周星莲所言“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也、指也、笔也,皆运用在一心”。若能严格要求,则常与武术之“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窗寂静、端坐默究”诸般要诀相契合。正所谓:“身直则脉直,脉直则心直。”心直者,无诸妄念,空灵清净是也。心动神疲,常得清净,神自安养,长此以往,养生之功效卓矣。

四、赏心悦目,怡性养心,不亦乐乎

做个书法艺术的欣赏者,同样可达养生目的。某人存一室墨宝,常悬于斗室,每每心烦意乱之时,便移目注视,感其意境,稍时,便觉心归安静。弘一大师佳作精品,则更给人心地清凉之感觉、遍体通透之体验,为此还特赋诗一首曰:对书闻息止,身心大清凉。墨痕虽不语,尤胜读老庄。爱书法的人把王羲之行草兰亭等帖,颜鲁公争座位等名帖精品、尽悬客厅、书房、卧室。有时头疼脑热,体重身沉,他们便揣摩名迹,把玩入迷,不知不觉,自得安养调和身心之效用。人生闲暇之余,或在老年赋闲之际,把玩欣赏书法精品,不失一绝好的养生方法。

五、从艺淡泊,日久功深,祛病延年

与诸书法之事,或涂鸦、或赏玩,久久功深,若能常保心闲安泰,适意畅然之心境恒常不离,其益大矣。古人即有:“书法可以愈疾”之说。当今科学昌明,对情绪与身体健康关系之研究,日渐深入。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综合当代科研成果,研究发现:人脑可分泌廿种之多脑内吗啡,若情绪常能愉悦平和,清净安闲,则分泌之吗啡,可医治身体任何疾病!反之,那些终日得失较计,神紧气迫,压力所使,所分泌吗啡,则如毒素,终会导致诸种病疾。通过书法放松、清净身心之有效训练,愈除疾患。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是一种抒绪的好形式,书者在书法创作中以文字的抽象线条,直接表现内心的情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心情太过可致脏气失调。书法则有助于书者情绪稳定,调节心态,使之轻松愉快、精神振奋。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任何良药更能消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也曾说:“人的情绪便是自己疾病的良医。”良好的心境对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持内分泌正常,促进身心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古语有云:“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平淡、恬静之致,这是书家表现在书法上的一种意境。但这种意境却往往与书家的心性修养,与书家淡泊、宁静、虚和的内在气质息息相关。这也是一种美,是心灵世界中的内在之美。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静”的体悟,慢慢矫正愈来愈多的躁动不安的心态。只有培养出美好的心境气质,才能心手相应,创作出美妙的书法作品。

上一篇:对铁路基层站段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绩效管... 下一篇: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