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感受美中激发真情

时间:2022-07-30 03:16:14

让学生在感受美中激发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语言感悟能力与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 “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了。”由此可见,教育首先意味着读书。阅读是孩子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应以“读”贯穿始终,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中放飞学生的激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课堂阅读中注意引导学生融入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

一、激发学生的心理能量

人的行动总是由一事实上的动机引起的,而触发阅读动机的动力是心理的能量。激发心理能量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预感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阅读产生情感波动的动机。对于新的阅读内容,学生如新闻记者,心情有涨有落,当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大致了解的情况下,他们的兴致就会退落,这是好奇心、求知欲暂时得到满足的缘故。这时教师如果不及时激发,就会影响阅读的进一步深化。那么激发动力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 阅读的反馈

如初读文章后,由于起始的阅读只停留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老师的提问,使学生感知到阅读的目的还没有实现。因此,通过反馈就能激发学生以更多的热情继续去阅读,去深入地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向,探究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究作者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情况和情思意境。

2. 导入情景

如引导学生认识《月光曲》的产生时,老师描述:“当贝多芬循着琴声来到窗下,看到弹琴的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少女……这时烛光被风吹灭,银色的月光静静地洒入,正落在键盘旁的盲女身上,贝多芬感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在心中涌动……”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月光曲》意境一段,让他们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境,进一步感受文中的语气、语境。

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文章,感知语象,通过理想、想象,理解字里行间的内涵,体验意向的情感过程。

1. 开拓意境,启发联想

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经验与旧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通过课文中的信息来培养他们的思想情感。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可先安排学生初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春天的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自己喜欢春天的小鹿,喜欢流水的声音,喜欢万物萌发、鲜花盛开,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受美。请学生再用手里的画笔把心中小兴安岭的春天画出来,再图文结合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心中的美就得到了升华。还可以通过录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清澈见底的小溪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流水的淙淙声给学生听觉上的美。这样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能产生情感共鸣,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美的旋律。让学生在浓浓的情感世界里体验、品味,从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展现富有情感的生命个体,积淀人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讲到小女孩在饥寒交迫中生命垂危时的美丽幻想,再巧妙地通过颤音与泣音的运用,就可把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表达出来。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做善良之人、高尚之人。

2. 激感,增强感受

教师通过各种语感手段,强化情感的表象并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抒情形象的创造。通过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抽象的事物,而是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明有暗、有静有动、有情由感的立体空间。学生阅读的深化需要情感体验的深化,老师的启发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信息,提高语文阅读欣赏水平。《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内容离现在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雷锋叔叔的品质难以理解,以为他很傻。教学时,通过一段电影放映,展现出雷锋叔叔生活的年代和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认识到雷锋叔叔是一个时时处处关心人、帮助人的好榜样,值得人人尊敬。`

三、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

阅读由感性向理性升华,一方面要通过对照、比较,分析等使情感属性明晰起来,另一方面要通过逻辑判断的辅助作用,为情感判断和情感体验的升华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1. 虚中见实,情理相生

如在《小音乐家杨科》后面写到:“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杨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通过阅读让学生去揭示不合理社会所造成的悲惨结局。正如刘勰所说:“夫情必依于理,情得然后理真。”学生受之于目,了然于心,在阅读过程中透过对象的感受,掌握其内涵。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唤起情感的机会和可能性就越大。

2. 强化欣赏,抒发感情

欣赏是更高层次的阅读,欣赏又建立在一定得情感强度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欣赏的激情,使他们产生最大可能的阅读愉悦。通过欣赏学生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的情感代替对话,达到“神与物游、心以理应”的境界。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知识厚实,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如有神助,左右逢源。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类型的书。在读书时,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要热读精思,融会贯通。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创新的发展,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对芬兰“教育公平”理念的探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