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英语句法知识突破文言虚词教学的尝试

时间:2022-07-30 02:14:48

运用英语句法知识突破文言虚词教学的尝试

由于现行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知识,致使很多学生的汉语语法知识非常薄弱。相反,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却比汉语语法知识丰富多了。文言虚词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之”作为最活跃的虚词,细分起来有八个用法,“作代词用”是最常见的用法,也比较好理解。理解难度较大并且容易混淆的当属“充当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和“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三项。因为这三项涉及到诸多句法知识,而这个正是它们的短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试着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英语句型与古汉语句型进行比较,让他们通过对比来理解古汉语的句法,从而理解虚词的用法。

一、文言虚词“之”用法之一:充当结构助词

现行的语文教材没有详细介绍虚词的有关知识,所以学生升入高中,对助词等知识仍然不甚了了。由于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老师会经常讲解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的区别,讲解名词与名词之间,代词与名词之间,表示领属或修饰关系时应注意的事项。所以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之”字作为结构助词的用法。

例如:This is Mary's wallet.(这是玛丽的钱包)

在Mary和wallet两个名词之间加上's,就是强调领属关系,在文言句法中,有类似的情况,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赵与良将之间,通过“之”来表示领属关系。

其他的例子还有:

1.是谁之过与。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氓》)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阿房宫赋》)

5.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文言虚词“之”用法之二: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要理解这个用法,首先要理解文言句式中的定语后置。我们知道,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或者代词的前面,而英语的定语比较灵活,可以放在被修饰的词前面,也可以放在被修饰词语的后面。先看例子:

a valuable idea

an idea of great value(一个很有价值的主意)

a moveable mirror

a mirror that can be moved(一面可以移动的镜子)

上面两个句型,我们分析如下:

a valuable idea

定语 名词

an idea of great value

名词 定语

a moveable mirror

定语 名词

a mirror that can be moved

名词 定语从句

“a valuable idea”和 “a moveable mirror”与现代汉语的语序是一致的;“an idea of great value”和“a mirror that can be moved ”在形式上与古代汉语相似。

我们接下来看文言文中的一个例子。

古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名词 定语 名词 定语

直译: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现代汉语: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文中的“之”和上文中的“of”或者“which”的作用相当,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例子还有: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4.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5.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6.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三、文言虚词“之”用法之三:取消句子独立性

要理解这一点,就要首先理解句子的独立性:有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就具备了成为句子的资格和条件。如何取消呢?英语中的句法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I do not mind Liming's opening the window.(我不介意李明把窗打开)

Liming是陈述对象,open the window是陈述内容,之所以在Liming之后加上's,并且在open的后面加上ing,目的就是取消后面句子的独立性。

下面看文言例句: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在名词“东方”与动词“既白”之间加上一个“之”字,目的也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其作为一个短语,整体充当“不知”的宾语。

类似的例子还有:

1.士之耽兮,犹可脱也。(《诗经·氓》)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赤壁之战》)

4.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5.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

四、运用英语句法知识进行文言虚词教学的依据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上述设计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依据,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融通,正是着力于“最近发展区”的建设。

(二)双语教学的全球化趋势

在当前全球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形势下,语言教学也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双语化教学成为一种潮流,也成为时代之必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双语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这里只是以“之”为例,其实在高考明确规定的十八个虚词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其中的难点,都可以借鉴上述方法,转换一个角度,从英语句法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的实践显示,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是不错的。

(魏子桉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中学 523770)

上一篇:魅力来自于高效 下一篇:象征与比喻:把握你俩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