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30 01:44:42

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因素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次调查基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教育学院(已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问卷采集时尚未更名,故此文仍称四川教育学院)三所成都高校,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不同学科、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18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54份,有效率为79.39%。其中四川大学113人,西南财经大学86人,四川教育学院男生55人,女生174人;大一22人,大二79人,大三108人,大四21人,研究生23人,博士生1人。

(二)方法

在参考一定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在基本资料采集的基础上,按照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主要分为三部分:生存需要、相互关系和成长发展。采用李斯特量表计分模式,即“非常满意=5,比较满意=4,一般=3,不太满意=2,很不满意=1”。最后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包含35个测量项目,具体项目如下:V1身材与相貌;V2健康状况;V3户籍情况;V4生活费情况;V5安全环境;V6就医环境;V7学校食堂情况V8校园超市情况;V9校外环境;V10学校交通状况;V11学校通讯状况;V12学校寝室环境;V13学校后勤服务;V14学校基础设施;V15社会环境;V16同学素质;V17学校的行政环境;V18教师教学水平;V19师生互动情况;V20抗压能力;V21家庭关系;V22独生子女情况;V23密友关系;V24朋友关系;V25情感状况;V26社交能力;V27学业状况;V28学校奖学金(助学金)情况;V29校园活动/比赛情况;V30自我技能;V31评优评奖的公平性状况;V32;学校、专业情况;V33所获荣誉情况;V34文化氛围;V35职业能力。

二、满意度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应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KMO统计量为0.8902,接近0.9。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3767.954,P

(二)提取公因子

因子提取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采用Promax斜交旋转,提取的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最终提取8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0.37%。

(三)因子的命名和解释

为方便对各因子进行解释,本研究对公因子进行promax斜交旋转,promax势(promaxpower)为3,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对各因子进行命名。因子1(Factor1)中包含6个项目,包括V6、V7、V8、V12、V13和V14,该因子体现的是学校的后勤服务的内容,因此可命名为“后勤服务”(贡献率0.293;累计贡献率0.293);因子2包含9个项目,包括V27、V28、V29、V30、V31、V32、V33、V34和V35,该因子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自我成长的情况,因此可命名为“自我发展”(贡献率0.0694;累计贡献率0.3624);因子3包含3个项目,包括V17、V18和V19,该因子主要是反映学校水平的相关内容,因此可命名为“学校质量”(贡献率0.0622;累计贡献率0.4246);因子4包含6个项目,包括V16、V20、V23、V24和V25,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同各类人的关系等内容,因此可命名为“相互关系”(贡献率0.0426;累计贡献率0.4672);因子5包含3个项目,包括V9、V10和V11,主要是反映学校所处的位置带来的环境、交通、通讯等问题,因此课命名为“空间位置”(贡献率0.0401;累计贡献率0.5073);因子6包含3个项目,包括V1、V2和V15,主要反映的是自身的一些条件和社会条件,都属于客观条件,因此可命名为“内外部条件”(贡献率0.0342;累计贡献率0.5415);因子7包含3个项目,包括V3、V20和V21,主要是反应家庭的情况的一些内容,因此可命名为“家庭状况”(贡献率0.0319;累计贡献率0.5734);因子8包含2个项目,包括V4和V5,主要是生活条件的一些内容,因此可命名为“生活条件”(贡献率0.0303;累计贡献率0.6037)。

三、分析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后勤服务该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贡献最大,且比重远远大于其他因子,因此,可以看出,该因子的改变,能够极大改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状况。相对来讲,其他因子的贡献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比重较小。

综合来看,因子1和因子2的总体构成了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状况的主因,这也与同学们的相关反映相匹配。同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显然大学生的需求中生理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重要的两部分,并且生理需求占比更大,这也从侧面验证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层次性,进一步验证了本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对学校管理者和社会来讲,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生活满意度方面,应当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和为学生提供未来发展的培训指导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于学校后勤服务保障的满意度,提高学生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从现在和将来两个方位全面的保障学生,才能够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优,培养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新时代大学生。(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劳伦斯·汉密尔著,郭志刚译.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公司治理“执行力” 误区 下一篇:坚持人才优先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