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穿越”,你的童年不虚幻

时间:2022-07-30 12:51:52

穿越“穿越”,你的童年不虚幻

J 策划:

执行:

一把双刃剑――流行动漫和影视剧既使孩子们的童年五彩斑斓,又可能对他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一种矛盾心情――父母既希望孩子能从影视剧中汲取营养,又担心其负面内容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

一股社会合力――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脚踏实地地成长。

新闻事件:

穿越时空:2012年3月1日,因为一点小事,福建漳浦县的两名小学女生小美和小华相约跳塘自杀……她们的班主任徐荣东告诉记者,小美和小华在校成绩中等偏上,在家也算乖巧懂事,事发前也未受到过任何批评;同学反映,小美和小华平时比较爱看《步步惊心》《宫》等“穿越剧”,小美在遗书里甚至盼望“可以穿越时空,回到清朝去跟皇帝拍电影”――当下流行的穿越剧或成为两个孩子自杀的一个诱因。(《海峡导报》)

奥特曼变身:2012年9月22日,5岁的双胞胎兄妹王小辉和王小静在家里玩,保姆阿姨在厨房里忙活着。两兄妹打打闹闹到了6楼的阳台上,玩了一会儿准备回房间时发现阳台门被关住了。两兄妹在阳台上呼喊一阵子,没人反应。哥哥王小辉想起身上有个“奥特曼变身器”,便一拍胸脯说:“你看,我有变身器,我跳到楼下,再爬上来给你开门。”话刚说完,小辉纵身一跃,从6楼阳台上跳了下去,不幸身亡。(《义乌商报》)

炼制仙丹:2012年8月,安徽合肥孙先生4岁的儿子,模仿神话剧与历史剧里常见的丹炉炼药情节,将一些过期的感冒胶囊、消炎药片研碎后,撒上盐、白糖等作料,混合制成“长生不老”之“仙丹”,并偷偷吞服,幸好发现及时,送医院催吐才脱离危险。(《合肥晚报》)

上吊游戏:2011年11月20日下午,7岁的小海芳在某工厂外墙模仿新版《还珠格格》里面的小燕子玩“上吊游戏”,不幸被绳索绞住脖子动弹不得,虽经抢救却回天乏术。(《南方日报》)

……

悲剧的发生凸显生命教育的缺失,但另一方面,我们是否注意到,动漫、影视作品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卡通人长有金刚之身,被车轧、被火烧而不死;超人有特异功能,可上天可入地;现代人可随时穿越到古代……这些在大人眼里只不过是文学创作的情节,却让孩子深信不疑,沉迷、模仿,以致伤害到自己。“都是电视惹的祸”!这个观点或许有些武断,但也有着一定的道理。让我们听听家长、老师、校长如何看待影视作品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徐贺 9岁男孩的母亲

沉迷动漫,伤不起

和绝大部分男孩一样,9岁的儿子浩浩喜欢战争、打斗的动画片,尤其钟爱片中主角的实体玩具。班主任老师说浩浩每天上学第一件事就是跟伙伴凑在一起,谈论动画片里的武器装备,课间10分钟都要拿出来炫耀一番。如今很多动画片在播放过程中,都会随着剧情发展不断推出新的玩偶和装备,浩浩常常一回家就在网页上搜索新出的装备图片,一旦看好了就缠着我们去买,对此我很无奈。

拿着这些装备,浩浩和伙伴们“厮杀”,一副勇往直前的样子,有时遇到高台还往下跳,一点儿不怕危险,他说动画片里的灰太狼、汤姆猫都这样,他们又摔不死,即使飞很远,也一点事都没有。

清明节,我们带浩浩给太爷爷扫墓,浩浩竟然指着墓碑问我:“妈,你说太爷爷能不能像《果宝特攻》里的橙留香一样死而复生,而且一次比一次强大呢?”瞧着儿子一脸认真的模样,我一下陷入沉思。

从前总认为“死亡”是个哀伤的话题,跟未经世事的孩子谈论未免残忍,现在看来,我不给他讲,他却从动画片中获得了错误的认知。动画片里的俊男靓女上天入地、坠崖撞车都毫发不损,甚至起死回生,这容易使孩子对生命产生误解,即“死只是一个动作,一种形式,总有办法死而复生,恢复原状”。

希望动画片在好看之余关注一下生命教育,多点儿爱心的培育,多点儿责任的引导,多点儿像花开花落、草长莺飞一样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情节,以教会孩子从中体味到正义的力量、关爱的美好以及生命的宝贵;轻轻松松地玩,踏踏实实地长。

雷晶晶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中学教师

情感转移,成长添动力

曾经以为只有幼儿园孩子才痴迷卡通片,可自我2004年进入中学当老师才发现,中学生们痴迷起卡通片来比幼儿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些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一次自习课上我偶然看见,班上有一名女生卷起的衣袖下隐约露出弯曲的伤口,撸起来,竟是“小丸子”三个字!原来,这个女生特别爱看动画片《樱桃小丸子》,心中一直盼望可以跟个子小小、脸蛋圆圆的小丸子一样,俏皮幽默讨人喜欢,所以才用铅笔刀把偶像的名字刻在手臂上!很难想象这名女生当初是如何忍受刺肤之痛的!

《樱桃小丸子》被誉为全球知名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动漫作品之一,通篇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蓝本,围绕小丸子的生活和学习淋漓尽致地展开――这部充满了童真与智慧的优秀作品,会让一名娇弱女生“爱”至极端,可能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如果能将这种“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完全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曾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名女生,自初中起痴迷于《灌篮高手》里的樱木花道,她倾心于他“追爱”的执着,暗自发誓要去日本找他,嫁给他。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她学习更加努力。年龄渐长,当她终于知道樱木花道的现实版原型是美国男篮职业联赛NBA中的“篮板王”罗德曼时,“日本之梦”转移了,她发愤图强,终于考取美国芝加哥大学。此时的她已是有着成熟思想的大学生,她把对偶像的崇拜转化成向上的动力。新一轮梦想降临,她决心做好学业,做好自己,日后冲击诺贝尔奖。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不难受到启发,中学生心智尚未成型,需要适时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智地看待剧中人物,如一起分析他的故事经历,把握他的性格品质,了解他的理想等,找到与自身所处阶段最接近的目标,把虚幻的内容具体化,才能避免极端痴迷带来的伤害,并能以这份情感为动力来充实提高自己,积极向上地成长。

胡志衍 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学校长

影视作品忙跟风,防范引导很重要

早些年我国的儿童影视作品,比较凸显传统文化和教育意义,比如家喻户晓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比如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等等,可谓经典。这些作品似乎没有严格的年龄界限,很巧妙地集大众化与民族化于一身,集童趣与真理为一体,可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大家不只爱看,也的确能从里面收获到真、善、美的信仰导向。

近些年影视作品盲目跟风日本、欧美,故事情节过于迎合成人的“重口味”,有些情节甚至传递出类似暴力、色情、恶意、欺诈、悖论和阴谋等信息。这些影视作品已改变了卡通片本身的特点和意义,且因其直接的视觉冲击力而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看似轻松搞笑背后,勇敢正义不见了,调皮淘气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与童真背道而驰的厮杀打斗、勾心斗角之类,“暴力狂”“恶搞王”“害人精”反倒成了青少年心目中时尚身份的标榜。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多数欧美影视公司对自己出产的影视作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若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动画片,将严格确保其中没有不健康的道具、动作以及画面等;不适合青少年看的内容都是放在午夜时段播出,可惜国内目前还没有出台这么详细的规定。我国影视界及社会有识之士,尤其是家长教师,已意识到影视分级、分时段播放的重要性,构建防范屏障,指日可待。

与防范相比,引导的作用更积极更有效。60年代有部动画片叫《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原型龙梅和玉荣的事迹曾经带给我们那代人激情与震撼,然而新一代青少年对它的理解却不尽相同。2009年龙梅和玉荣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当时我们学校正积极挖掘各种社会资源,着手编撰生命教育校本教材《为生命护航》。借此契机,我们曾和学生一起重温这部片子。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她们要拼死拼活保护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她们应该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我们引导学生回归当年特定的时代背景,逐一去探讨解读这些问题,从而提升了孩子们对生命意义以及生命价值的认知度和理解力,使同学们对生命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影视作品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东西,所以我们一方面呼唤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新鲜出炉,一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地去关注青少年的“视界”和心灵,只有这样,才能防范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真正为下一代的成长保驾护航。

夏光山 山东省肥城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主任

亲子同乐,抵御不良卡通

如今,国内一些影视作品丢弃了赏心悦目的温馨和光影世界的舒缓,一味追求打斗动作,画面闪屏快,亮晶晶地跳个不停,这些不断闪烁的电视光点不仅对孩子的生理发育带来影响,还可能会导致心理不健康。尽管电视剧开头总有提示“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模仿”,但这些对少年儿童显然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一方面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分辨能力较低,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从而对卡通片中打架斗殴、报复冲突、萎靡自杀等不良现象往往囫囵吞枣般全盘接受,自身的攻击与冒险行为也随之增多;另一方面,从科学角度分析,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幼儿心智较弱,假如长期只对电视节目感兴趣而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大脑左侧皮质就会呈现紊乱状态,右侧皮质就会丧失信息抑制力,当左右脑皮质之间的通路减少时,便会出现一种缺乏活力的大脑活动模式。这种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脑构造就会被破坏。一些孩子要么旁若无人,孤独狭隘,要么举止荒诞,乖张暴戾,他们将不会跟人沟通,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排斥自己的父母;这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得不到重视和控制,也是造成自闭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议父母、老师要多了解孩子、关爱孩子、陪伴孩子,尽量采用“亲子同乐”的方式为孩子构建安全感、幸福感,从心理根源上远离那些不合时宜的影视作品。

曹专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兼职研究员

认识生命,童年不“托管”

每个生命都有谋求快乐和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因。孩子为什么沉迷于动漫等影视剧?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沉浸其中时是快乐的,即“乐在其中”。如果这种快乐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不会妨害孩子的生命成长,我们对此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应该提倡和鼓励,很多天才和杰出人物都是因为持续痴迷于一件事情而造就的――痴迷于影视而成为导演,痴迷于某个卡通人物而成为此领域人才……

问题是,如果这种沉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命成长,甚至扼杀了孩子的生命,我们就应该寻求问题的根源,及时预防,寻求解决的办法。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部分影视作品质量太低,不仅没有基本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温情,甚至还充满了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因素;二是孩子沉迷于其中的时间太长。现在很多家长太忙,把幼小的孩子“托管”给良莠不齐的影视剧,使孩子养成了依赖习惯,甚至成瘾。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可以做的是:首先,引导孩子欣赏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其实很多影视作品都具有生命教育的意义,如《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其次,要用一些更有意义且能带来快乐的事情,替代孩子沉迷影视的行为。生硬的禁止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因为你剥夺了他(她)快乐的源头。只有用更有意义更快乐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才是可行的做法。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孩子认识生命。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会影响到人的整个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家长可以引领孩子一起认识生命的基本特性:

一、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这句话有两层涵义:一是每个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来;二是每个生命都只有一个,不可重复。我们既要重视生命的珍贵性,珍爱每一个生命,不糟蹋、浪费和摧残生命;也要重视生命的差异性,欣赏每一个生命,不厌恶、歧视和虐待生命。

二、每个正常的人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统一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说的是人的自然生命;“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说的是人的社会生命;“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你的思想就是你”,说的是人的精神生命。我们要重视生命的完整成长,重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全面发展。我们平常讲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如果某个方面长期被忽视、冷落甚至是被剥夺,那么,人的成长就是残缺的,甚至是畸形的。

三、每个生命都是一段旅程,生命成长是不可逆的过程。生命不能快进、倒退、暂停、回放,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价值和乐趣,没有哪个阶段拥有牺牲另一个阶段的权利和借口;每个阶段的空白都是终生的空白,每个阶段的遗憾都是终生的遗憾。我们要珍视生命的每个阶段,享受生命的过程,自然成长的生命才是最健康最美丽的生命,催长剂、膨大剂可能让生命迅速成熟,但也会使生命中毒或夭折。

当然,生命的本性远远不止这些,对生命的认识也会因人而异。正如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卡里・纪伯伦所说:每一个人都独自站在上帝的知识世界,每个人对上帝和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也彼此独立。对于生命本性的追问和反思,会让我们觉察到生命的问题和障碍,进而借助教育的力量,使生命达到更为理想的境界。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上一篇:输了游戏,学会归因 下一篇:“惹是生非”天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