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总结

时间:2022-07-30 12:50:06

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总结

20*年,在林业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和厅机关有关处室局的支持下,我中心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较好地履行了管理职责,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单位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我们首先以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为重点,以“五型”支部创建为载体,狠抓支部建设。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了中纪委六次、省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和同志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全面贯彻《林业厅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廉政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执政为民。同时,支部按照要求,加快了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3名年轻同志预备党员按期转正,为中心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开展业务培训,注重职工综合素质提高。按照厅直党委的安排,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和党员学习了党的*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八次党代会精神、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共组织学习50次,累计25天。另外共组织职工参加业务培训班35人次,鼓励2名职工参加研究生教育,5名职工参加函授学习,引导职工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岗位工作技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三是抓制度建设。在《河南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工作规则》基础上继续进行完善。四是切实做好工会、共青团和妇女工作。结合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由工会、共青团组织职工开展了3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职工生活。

二、退耕还林工程健康发展

20*年的退耕还林工作继续坚持“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完成本年度造林任务的同时,认真巩固以往成果,保证了工程健康发展。

(一)圆满完成年度造林任务。20*年度国家下达我省荒山荒地造林计划任务70万亩。截止10月底统计,年度造林任务已全面完成。9-10月组织各工程县完成了管理实绩和造林实绩自查工作。11月下旬-12月上旬,组织有关人员,完成了34个县、26.58万亩省级复查面积的落实任务。

(二)开展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调研。根据《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及时组织各地对全省退耕还林地的区域分布和坡度级构成情况、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构成与分布、退耕农户情况等进行了调研,按期向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提交了《河南省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调研报告》,并提出了完善后续政策的建议。

(三)编写20*年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报告。完成了桐柏、西峡、光山、辉县等12个监测点20*年监测数据的汇总及县级、村级、农户三级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农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编写工作。监测数据真实地反映了退耕还林实施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同时也反映出了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省退耕还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做好退耕还林案件的受理及查处。8月29日我们在*组织召开了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退耕还林工作的形势,总结了几年来各地工作的经验,并对今后加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截止12月20日,共受理退耕还林112件,同时当场解答群众咨询30多次。在受理的事项中,国家林业局转办20件,群众直接来信42件,来访34次、来电16个。在处理事件工作中,我们共下发转办单112份,下发督办函8份,电话督办20次,直接查处重大件3次。截止目前,按期已办结1*件,未到办结期限正在办理的7件。

在完成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及早动手。今年,国家下达我省退耕还林计划滞后。为了确保年度任务按期完成,在国家下达任务之前就预分配了各地的荒山荒地造林任务。冬春造林季节,省林业厅专门派出9个由处级干部带队的造林督察组深入小班地块查看质量,现场进行指导。7月中旬,接到国家下达我省年度退耕还林计划后,我们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按时完成了《河南省20*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审核批准。

二是加强对退耕还林林地的管理,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我们起草了《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退耕还林林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开展幼林抚育、补植补造和确权发证等工作。据统计,目前幼林抚育的面积达853万亩,占退耕还林总面积工程造林的65.3%;完成历年造林地补植补造面积171万亩;我省退耕还林20*年以前退耕地林权证发证86%,荒山造林发证率72.4%。

三是强化各项措施,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和办结率。为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一是加强了工作机制建设,要求各级工程管理部门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负责退耕还林工作。二是严格办理程序,加大督办和直接查处力度。我们制定了《办理程序》,对退耕还林办理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对于上级转办的案件,调查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正式文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报告要包括调查核实情况、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责任人处理情况、举报群众意见以及调查的原始证据材料等。三是加强了通报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各地退耕还林查处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各地进行整改,把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三、天然林保护工程稳步推进

20*年的天然林保护工作,继续严格贯彻落实《河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和国家林业局安排的年度公益林建设任务,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天保工程阶段性评估和配合审计署驻*特派办的审计等工作。

(一)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严格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认真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黄河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的通告》,继续实行天然林禁止商品性采伐,对因地方重点工程确需少量采伐天然林的,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单报单批制度。对人工商品林采伐严格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和采伐管理程序执行,工程区全年木材产量99743立方米,占工程区年度木材生产计划169844立方米的58.73%。

(二)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努力提高管护效果。为保护好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我省在巩固完善已建立的以县、乡、护林员三级管护网络的同时,加强对农民兼职护林员的业务技能和各种实用致富技术的培训,强化护林员管理,制定了护林员举报案件登记制度和深山区护林员修枝抚育考核制度,取得了明显的管护效果,遏制了因禁伐时间长而出现的盗伐案件增多的势头。

(三)妥善分流安置下岗富余职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按照省林业厅、财政厅下发的《关于做好河南省黄河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豫林天[2001]93号)要求,组织工程区各地继续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培育林木种苗、鼓励富余职工参与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等措施,使下岗职工重新获得就业机会。目前,工程区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累计分流安置富余人员4372人。其中一次性安置下岗职工2171人、从事森林管护和营林工作的474人、其他1727人。

(四)按时完成天保工程年度公益林建设任务。20*年度,国家下达我省的公益林建设任务14万亩。我们组织各有关工程县(市、区)克服国家下达年度工程建设计划较晚,任务重,时间紧等不利因素,按照省林业厅批复的施工设计,积极开展工程建设工作。截止11月底,天保区11个县全部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公益林建设任务。

(五)完成了工程区林业企业职工“四险”补助政策的落实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职工“四险”补助和混岗职工安置等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92号)要求,在认真审核各工程实施县(市、区)级《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职工人数、工资标准和有关政策,明确了森工企业参加“四险”的职工人数、缴费标准、缴费比例和欠费解决办法,通过测算汇总,编制上报了《河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职工“四险”补助实施方案》。目前,国家及省配套资金264万元已按照《实施方案》拨付到工程实施单位。

(六)组织完成了对天保工程阶段性的评估工作。为真实反映我省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我们组织林科院、规划院、省农大的林业专家对全省2000—20*年天保工程开展了阶段性评估工作,编制了评估报告。

完成以上工作任务,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提高护林员素质和管护责任感。护林员是森林资源管护的主体,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是搞好资源管护的基础。为此,我们首先将提高护林员业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定期组织护林员进行林业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林业知识培训。其次完善护林员管理制度,制定了护林员举报案件登记制度和深山区护林员修枝抚育考核制度。三是对护林员严格奖惩,各地定期召开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会议,对优秀护林员进行大力表彰,对不称职的公开辞退,大大提高了广大护林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二是认真培训,增强管理水平。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变动频繁,部分人员对国家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生疏的实际情况,年初我们就在三门峡市举办了天保工程信息及档案管理培训班,对工程区市县两级林业局的主管局长、天保办主任等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包括天保工程检查验收办法、天保工程封山育林作业设计细则、天保工程信息季报指标解释、工程电子档案建设、阶段自评估指标解释等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审计,我们又邀请审计署驻郑办的专业人员开展了天保资金管理的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管理,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在今年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过程中,我们继续实行年度作业设计由具有资质的林业专业设计单位设计、建设任务由专业队承包施工、县林业局组织营林、财务、纪检等部门进行施工监理、质量验收、施工单位出具税务部门正规发票报帐的办法。同时,强化对年度作业设计的审查力度,由省级工程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审查,采取自评、互评和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提高了作业设计审定质量,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

四是努力探索,发展林区后续产业。20*年度,我省在大力兴办森林生态旅游等后续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对工程区内现有22处部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景区交通和住宿条件,新建3处旅游观光索道,1个冬季滑雪场,使景区游客数量和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同时,引导集体林区群众从单一依靠砍树发展经济,逐渐转变为种植中药材,开发林下资源,植桑养蚕,发展多种经营,参与生态旅游业发展“农家宾馆”,寻找到新的致富门路。另外,通过地方政府提供信息和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等服务措施,鼓励天保区富余劳力外出打工。

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工作进展顺利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时间短,头绪多,任务重,我们本着边学习、边摸索、改革创新原则,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扩大补偿规模。国家继2004年安排我省中央森林生态效益首批补偿面积550万亩之后,今年又新增补偿面积320.65万亩,从而使我省享受国家补偿的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870.65万亩。省财政在20*年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2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将补偿面积增加到120万亩。全省享受中央和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生态公益林总面积总计已达990.65万亩。

(二)合理安排补偿面积。为妥善处理保护森林资源与发展地方经济的矛盾,我们制定了补偿面积落实六项原则,确保了补偿基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经各实施单位“对号入座”,全省新增的320.65万亩部级重点公益林和100万亩省级公益林补偿面积全部落实到了山头地块。

(三)认真落实管护责任。搞好公益林资源管护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前提。各级林业部门为尽快将管护责任落到实处,认真制定管护细则,公开选聘护林员,分类签订管护合同。通过个人报名、群众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全省共选拔确定护林员4586名,其中部级重点公益林区3877名,省级公益林区709名。

(四)加强补偿基金管理。我们在严格贯彻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3月和11月份,我们先后两次对基层实施单位的补偿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与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的通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实施单位严加整改,确保补偿基金专款专用,合理开支。

(五)做好公共管护支出项目。我们严格按照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和项目申报与审批程序,今年又新建生物防火林带46485米,主带宽25—30米,辅带宽20—30米,合造林面积2091.5亩;改建生物防火林带33300米,面积1258.4亩;垒砌防火隔离墙500米;林业有害生物救治面积13.65万亩;在登封、南阳、信阳建立了3座公益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物资储备库。

(六)区划界定省级公益林。为推进我省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并为实施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提供依据,我们在去年省级公益林面积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经过4个月的野外调查和走访农户,县级区划界定单位共申报省级公益林地2224.36万亩,其中可作为补偿对象的有林地1727万亩,涉及14个省辖市、84个县(市、区、省辖市直属的国有林场等)。

(七)核实天保区新增造林面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安排,我们积极配合配合华东院对天保工程区新增造林且未享受天保工程管护经费的重点公益林面积进行了核查。我省共申报此项面积225.75万亩,其中适于国家补偿的有林地面积117.90万亩,核实的有林地面积119.66万亩,核实面积比申报面积多出1.76万亩。

(八)组织编制补偿基金县级实施方案。为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县级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通过实施方案的编制,将补偿面积分生态区位、和地类落实到小班,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公益林资源管护和补偿基金监管细则,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资金到位。

完成以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任务,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加强补偿面积核查。国家第二批补偿面积和省级新增补偿面积指标下达后,我们首先组织省林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河南农大师生共计65人,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历经一个月的野外调查和统计汇总,对所有区划界定单位申报的补偿面积进行了核实。共抽中乡(镇、林场)194个、行政村(林班)403个、小班1856个,其中在部级重点公益林区抽中乡(镇、林场)127个、行政村(林班)299个、小班1530个,在省级公益林区抽中乡(镇、林场)67个、行政村(林班)104个,小班326个。抽查面积共计58.21万亩,其中部级重点公益林45.94万亩、省级公益林12.27万亩,面积抽查比例均在10%以上。经复查质量跟踪监督,抽查比例和调查质量等均符合规定要求。通过省级复查,为合理分配面积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是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去年制定的各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河南省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河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复查办法》以及《公共管护支出项目县级实施方案的申报与评审要点》等管理规范,逐步使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

三是组织交流成功经验。为提高公共管护支出项目管理水平,今年4月,我们组织项目单位实地参观了桐柏县和罗山县的生物放火林带项目建设成效,同时邀请省林业规划院的专家讲授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进一步严明了建设标准和资金管理规定。

四是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今年8月和10月,我们先后举办了“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省级复查技术培训班”和“全省公益林管理培训班”,分别对复查人员和省辖市负责公益林管理工作的科长、县级林业局主管局长、国有林场场长等进行了业务培训。各实施单位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护林员的职责、业务、补偿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全省上下通过一系列培训措施,公益林管理(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五、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部分地方工作不规范,加之农村政策调整,致使退耕还林件有增加趋势;二是天保工程区中幼龄林面积大,抚育间伐滞后,林地健康状况恶化;三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各个环节管理制度急待健全和规范。

六、20*年的工作重点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绿色中原建设规划》,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的各项政策,狠抓现有成果巩固与完善,加强管理,高标准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一)自身建设

1、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2、狠抓作风建设,务求做到勤奋、认真、创新、务实、高效、廉洁。

3、配合林业厅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争取再上新台阶。

4、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

(二)退耕还林工程

1、组织完成年度退耕还林任务。及时了解国家明年计划的有关情况,早准备,早安排,确保任务的完成。

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加强退耕还林地的管理工作,强化抚育、补造、林权证发放、林地征占用等管理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3、继续做好工作,加大对退耕还林案件的查处力度,保障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完成退耕还林中期成效评估工作。

(三)天然林保护工程

1、突出重点,进一步抓好现有资源的管护。

2、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公益林建设任务;

3、及时完成省县两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调整工作;

4、指导新安县扎实开展重点生态县治理工作;

5、全面完成全省天保工程县级档案管理管理微机化工作;

6、对天保工程区几年来的公益林建设工作开展“回头看”活动,通过全面核查,强化管护措施,修复封禁设施、开展补植补造,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

7、召开天保工程阶段总结会议。认真总结第一阶段工程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整后的实施方案,为实施好第二阶段的工程建设任务奠定基础。

(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工作

1、召开公益林资源管护现场会,推广学习先进经验;

2、编制新的公共管护支出三年规划;

3、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4、拟定公益林管理办法;

5、依据各地编报的实施方案,开展检查验收和目标考核;

6、探讨不同地区的公益林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情况

谢文贵同志获国家林业局授予的“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上一篇: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工作总结 下一篇:林业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