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陈旧观念,树立新思维

时间:2022-07-29 11:01:28

打破陈旧观念,树立新思维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培训及观摩,新语文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将素质理念融入到课程的各部分,突出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理念为我们进行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树立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设计新理念。

随着时代的前进,发展,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以往一贯教师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创设互动情景。这种新思维对于我们偏远的小山区来说目前是比较难以接受,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逐步尝试新课程新思维,让农村孩子也像城市小朋友一样,感受什么是“互动课堂”、什么是“对话课堂”、什么是“开放课堂”,也让语文课从枯燥无味而变得焕发活力,从一节语文课中,可以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美术知识及音乐欣赏进行整合。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曾经我在教学《西湖的绿》这一课时,收集了一些以绿色为主题的图片,选了几首较舒缓的钢琴曲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传阅、欣赏这些精美的图片,感受绿色的美;接着,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绿”的词语,反复体会、交流,进一步使学生感受西湖初夏浓浓的绿意,感受到“绿”的美妙。

然后,又让学生找身边的绿,有的找到了校园里梨树、苹果树的绿;有的找到了窗外山上淡淡的绿;有的找到了刚冒芽的麦苗、青稞的绿;还有的找到了树林里松柏的墨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我打开了录音机,伴着优美的乐曲,朗读起课文来。这一招真叫绝,学生听着乐曲和我抑扬顿挫的朗读,都入迷了,沉浸在美妙的遐想之中;有的脸上那种陶醉的神情,是否让你忘记一切;有的学生小声地跟着读,声音越来越大竟然超过了我的声音。出乎我意料之外,平时最怕老师抽读的客株同学都举起手来,孩子们踊跃极了,把手举得高高的,害怕老师瞧不见似的。接下来乘着这劲儿,让学生动手画中的一幅画,为课文配图。同学们画什么的都有:画雨中隐约的景物,画了山和湖水,画了燕子、稻田和房舍……虽然有的只画了几棵树,可每幅画都有着大片大片或浓或淡大肆渲染的绿,这些“绿”虽没有老舍先生在《草原》里的那种“翠流”,但这也是孩子们发自内心深处的绿,是他们心中感受出来的“绿”。课后,孩子们都围着我,唧唧咋咋说开了“老师,这节课真有趣!”“老师,我们每节课都能这样上吗?那该多好啊……”学生淳朴的言语,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上课不再是教师自导独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在课堂共同营造的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相互启发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地状态。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关注教师的“动”,对学生“动”的关注只是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是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价值选择、理解和构架的过程,也是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与撞击导致蕴藏在师生生命潜能中创新火花的进发,是创新思维涌动的催化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同学的发展,我们要积极把新课程理念的新思维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每一位孩子提供活动、发展的舞台和空间。循序渐进的把教育理念向新思维、新理念转化,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来缩短新课改的进程。

上一篇:浅谈学校分配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改革 下一篇: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