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时间:2022-07-29 10:07:30

浅谈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摘要】在缓解精神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或是改观心理状态等方面,美术教育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这恰好和特殊教育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正是由于此,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了特殊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在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逐渐成为了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就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特殊教育;美术教育;关怀;生活

特殊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十分独特的一类教育形式,由于特殊教育的受众在生理或者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特殊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与常规教育相比都有较大差异。特殊教育的目的往往不在于教授知识的深度,而关注于特殊教育群体精神和心理上的变化,致力打开特殊教育群体心扉,扫除其心理阴影和障碍,能够走出阴霾,更好地融入到与周围人之间,进行较为正常的社会生活。

在缓解精神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或是改观心理状态等方面,美术教育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在压力不断增大的现代社会,美术艺术已经成为了社会人群放松身心,愉悦心灵的一种有效方式,而这恰好和特殊教育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正是由于此,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了特殊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也发现了美术教育对于抚慰心灵,释放心理压力的明显作用,所以在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逐渐成为了一种教学方法。关于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1.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的优势

1.1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

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美术教育在形象性和生动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对于聋哑儿童,由于其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受到较大的限制,于是视觉感知便成为其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而美术教育中可以运用大量的运用图片的形式来讲述相关的知识,一个个的画面有效地弥补了聋哑儿童听觉上的不足。不仅如此,当学生想和周围人或是老师交流、沟通、甚至是讨论时,除了传统的哑语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大丰富了聋哑儿童的表达方式,也加强了他们与正常人群沟通的能力。

1.2 良好的心理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很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共鸣,进而进行发散式联想,对其心灵产生影响甚至是震撼。特殊教育受众是弱势群体,他们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自闭症、妄想症等等。在这样心理因素的影响之下,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而美术教育可以在教学中展示大量表现真、善、美元素的作品,教师可以这些作品为突破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美好且积极向上的方面。例如通过赏析《自由引导人民》,来与学生讨论为了取得自由和尊严,多少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乐观,不畏艰险,这些教学内容对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从而为其他教学带来便利。

1.3有效地多感官协同训练

美术教育一般包括了赏析和创作两个部分的内容,而当中又涉及到色彩、搭配、比例、构图等一系列的因素,通过赏析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表达能力,而创作更可以将学生的手、脑等多个部位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对于智力有缺陷的学生,这些训练对于开发其智力和激活大脑部分功能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特殊教育中开展特殊教育的方法

正如前文所言,特殊教育中由于受众包括了聋哑、残障、智力缺陷、心理缺陷等一系列的非正常人群,所以其开展美术教育的方法与一般教育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2.1加强理论教学的融合

基本的美术理论是美术教学的基础,但是考虑到特殊教育的受众在理解和表达能力上的缺陷,美术教育的教学目的应该更多的放在感知和感官的训练及开发上。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大量的美术基本理论融合到趣味化的教学之中。例如,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描绘一定的场景,待大家绘画完成之后在课堂上集中进行展示,再一起评选出大家觉得“最好看”的作品,在这里要注意,我们不要用深奥的理论去引导学生,标准就是简单的“觉得最好看”就行了。之后我们再组织大家讨论,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那几幅画得“最好看”,是不是在色彩搭配、画面比例、布局等方面有一些优势?在这样的引导之下逐步将色调、构图等美术理论引出,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和自然。

2.2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更需要将学生的需要放大,更多的关照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围圈的座位布置形式,教师站在中间讲课,以拉近和学生的亲近感,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作品多鼓励多引导,必要时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轮流在圈的中间和大家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敞开心扉,加强与周围人的交流与融合。

2.3以生活为素材

特殊教育的美术教育应该将素材锁定在学生日常所见所闻的事物,而不是高深的名作或是费解的大师作品,生活素材可以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同时也可反过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我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来讲解生活中的电话、自动售票机、公交车等事物,之后再让学生一边练习画这些事物一边讲解它们的功能。通过这样的练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美术动手的能力,更可以让他们认识到美来源于生活,学会用开放的眼光去搜寻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其实达到了特殊教育中较高的层次。

特殊教育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当中的美术教育对于改善和提升特殊教育有重要意义,只要我们多总结和创新,善于引导和关怀,相信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一定可以迈上更高地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 叶小明.人文关怀在特殊教育领域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7.

[2] 程宜康.关于美术教学改革的探索及思考田[J].煤炭高等教育,2008,9.

[3] 管平.特殊教育教改探索[J]. 职业教育,2009,10.

[4] 程宜康.关于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及思考田[J].煤炭高等教育,2007,7

作者简介:梅卉(1981.8-),女,任职于广东省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中教二级

上一篇:浅谈沈从文乡土文学的诗性美感 下一篇:电钢琴集体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