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盲目发展高层建筑的弊端

时间:2022-07-29 09:13:15

浅谈小城镇盲目发展高层建筑的弊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已有150年的历史,是需要而非奇想的产物,它的复杂起源基于人口增长、位置和地价,是技术发明、城市分区制与天时巧遇及工业化、商业与不动产非同寻常地结合的结果。

高层建筑的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高度大于24米的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但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划分为高层建筑的起始高度为28米,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稍有出入。

我国高层建筑建设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开始超高层建筑的建设,90年代后,全国普遍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地域和气候、环境尺度和规划控制、结构选型与地下空间、设备、节能与智能化、造价与经济、建筑安全和心理学等问题,涉及知识面广。我们应将高层建筑置于相应的城市环境和市场经济背景中从以下几方面去讨论。

高层建筑产品在小城市出现的定位

高层建筑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形式,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以高层住宅为例,其对市场敏感度极高,开发商都很重视的市场策划报告影响甚至决定了高层住宅产品的许多方面,并对居住空间的建筑构造和套型平面的导向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其建筑层数和风格都服从市场的定位需要,而非设计人的选择。因此,不应强调一般意义的设计任务书,而是要求设计人建立一定的市场意识,重视设计项目的定位,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能适应当地的市场,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建筑成本比较

在中小城市,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形式通常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再加上满足高层建筑所需的其他配套设施,其建筑成本约为2000元/平方米左右。而多层建筑的主休结构形式通常为砖混结构,再加上满足多层建筑所需的其他配套设施,其建筑成本约为1500元/平方米左右。因此,明显能看出高层建筑成本要高于多层建筑成本,这对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比较落后的小城镇的多数购楼者,还是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套型建筑面积的比较

多层:使用面积=建筑面积X0.8 (0.8-0.95)高层:使用面积=建筑面积X0.65(0.65-0.8)以上数据为估算,因为没有十分固定的,只要高于国家的最低标准就可以。房屋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及使用面积的计算方法高层塔楼的使用率约为70-75%,高层板楼的使用率约为75-80%,多层住宅的使用率约为85%左右。所谓使用率是指房屋的套内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其中建筑面积等于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与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之和。套内使用面积是指实际的房屋利用面积,即,又称地毯面积;而套内面积一般是指套内建筑面积,是套内使用面积与套内分摊面积之和。

通过以上比较,大家都可知道,花同样多的钱购买高层和多层,所得到的实际使用面积有比较大的区别,高层建筑没有多层建筑经济、实惠。

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较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概率较大,火灾补救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的发展应与当地的消防配套设施及消防服务水平相适应,否则一但出现火灾,会出现因能力不足而无法施救的情况。

各别电梯容易出现故障。

一但不慎高空坠物,容易伤人或损坏财物。

地价对建筑方案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小城镇地价占房屋建筑成本的比例很小,要远远低于大中型城市的地价,所以造成小城镇所建的高层建筑成本要比多层建筑成本价格高出许多,并且后期的物业费及维护费用相对较高,这也成为高层建筑在小城镇滞销的一个主要原因。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种政策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把房价降下来,成为我国近期的一个目标。国家花大力气调控,就是让广大人民能住上安心房。所以,建设经济型、适用型住宅是广大人民的需求,这也是大势所趋,符合当前的市场及广大人群的消费心里,特别是在小城市住房的消费主流,价格真正的降下来,老百姓才会真心接受。

建筑首先应强调适用和经济原则,房子是用来居住的和办公的,如果用起来不方便,再好再高的房子也不好。我国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很缺乏,允许一定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是必要的,但有些政府和企业脱离当地实际,把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作为宣扬政绩的工程,建所谓的“地方性标志工程”、“形象工程”树碑立传,盲目攀比,不符合实际,这对当地的发展没有多大意义。

高层建筑包含着许多文化,该不该建,建在哪里,必须慎重考虑,对于不合地点、不合时宜的高层建筑,挡住的不仅仅是阳光白云及宽阔的视野,且打破了和谐的布局,还有不可挽回的城市景观。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上一篇: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美探析 下一篇:从总承包商角度评审工程总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