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学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教学程序初探

时间:2022-07-29 07:26:07

愉快教学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教学程序初探

根据相关理论,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机械基础》学科的性质、任务和适用学习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确定《机械基础》愉快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图1 《机械基础》愉快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与生情

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情境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以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考虑其真实性。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包括内容、形式的真实性以及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的真实性,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相一致,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有用”,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根据《机械基础》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为基础,将真实的情境分为生活情境、实习情境和生产实践情境,并用相应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操作中激起对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问题――探索与体验

在这一阶段,需要在情境中选择或设计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或几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通过引导,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面临问题,通过探索确定问题并确认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以期“跳一跳够得着”地解决问题。

选择和设计的问题不仅要真实,而且应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有内在联系,使“问题”能为学生的意义建构指明方向,即“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如下图所示:

图2 问题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1.利用学生新旧知识矛盾设计问题

学生用旧知识或已有生活经验解释一些机械原理、现象时,有时会感到迷惑。教师用这种新旧知识的矛盾设计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期待感,急欲寻找矛盾的症结从而确定问题。如前述教学片断一“拔河中的绳子情境”中,学生的直觉认为拔河中的绳子肯定是直的,但教师告诉他们不可能是直的。学生充满疑问,希望找到答案,并确定问题――以绳子为受力分析对象,建立力学模型进行受力平衡分析。

2.利用学生的模糊认识设计问题

机械原理及零件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原理、现象,学生若不仔细分辨,很容易形成模糊认识甚至张冠李戴。利用学生的模糊认识设计问题,往往会在学生中引起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确定问题并找到答案。如前述教学片断二“力矩和力偶”的情境中,学生觉得力矩、力偶难以区分、容易混淆。通过对情境的感受及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体验来确定“力矩与力偶的比较与鉴别”这一问题。

3.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确定问题

在实践情境创设中,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设计问题,尤其适合《机械基础》中的实训、实践环节。如“汽车变速机构装拆及分析”这一情景,内含一系列机械零件和机械原理的问题:变速原理、传动线路分析、传动级数计算、传动方向控制与判断、齿轮参数的测绘与计算、各轴上零件的固定与连接等。这些问题都会在学生的实训、实践中碰到,必须亲身体验(观察、动手操作、分析等等),在体验的基础上确定问题,并通过与同伴或教师的合作,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

三、自主探究――引导与感受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而搭建适合学生、最临近其发展区的脚手架,让学生沿着脚手架向上攀登。引导的内容为: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知识技能,指导学生分析需要搜索的资料、信息类型和出处,并特别注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确定学习内容表达的能力;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引导的形式可以是建议、帮助、演示、示范等,方法可以是指导、提供、提示、补充、复习等,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因为最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探究才能实现,即生成。

1.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生确定问题后急欲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但一开始往往又不知从何处着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支架――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旧知识可以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或实践经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确定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

2.确定问题相关信息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需要依赖于相关信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从何处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去获取所要的信息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机械类问题涉及的信息主要源自教材、网络、《机械设计手册》以及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上网查询资料、如何使用《机械设计手册》、如何询问从业人员,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学会确定相关信息并有选择地利用。

3.探究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的方案是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的。学生探究的方式包括观察、思考、分析、测绘、计算、设计、动手操作等。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氛围,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地指导或参与探究,但不提供答案。

从《机械基础》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明显地发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不只限于智力领域,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积极地获取知识,及时构建理论知识体系,能更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究性学习。

四、合作学习――发展与体会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交流,不同观点彼此发生相互碰撞,可以补充、修正并加深每个学习者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1.师生合作平等学习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学习伙伴,更多地需要营造有利于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氛围和机会,需要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假如我是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及能力将会如何生成”,即从学生的角度体验问题解决的生成过程,同时把握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学生指导或帮助。

2.生生合作互补学习

生生合作在小组内和小组间进行。在自主学习阶段安排小组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讨论、交流形成问题解决方案。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使各小组成员在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同时,通过反思、改进,完善自己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案。学生一方面明确自己在合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并积极主动地完成,另一方面在合作中相互尊重,在合作中学会与人交往。

有效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互信,建立了师生间良好的教学情感。有时,合作学习还会产生令教师意想不到的结果。

五、激励评价――提高与享受

愉快教学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教学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自主地解决复杂背景中的真实问题,以及自主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持久和强烈的内心愉快情绪体验。因此,其效果的评价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本身,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这种源于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内部动机,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

这是评价中小组交流评价的一个侧面。在教学中,评价渗透于各个教学过程,如学习兴趣的激发过程,信息搜集、筛选、应用过程,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等。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设计了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在评价中参照下表并侧重其中的几项进行。

教师要主动参与过程评价,更多的是对学生赏识、赞扬。通过记录学生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过程和学生分析、观察、调查、测绘、装拆试验、讨论等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要素,发现学生的点滴闪光点,及时、充分地肯定、鼓励、欣赏、赞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教学程序并不总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是非常灵活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学程序和相应操作方法的同时,运用教学手段机智灵活地进行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睢宁县中等专业学校机电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幸福感 下一篇:浅谈用PLC改造继电―接触式控制电路的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