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企业电焊工人职业健康探析

时间:2022-07-29 06:06:02

汽车制造企业电焊工人职业健康探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上海市青浦区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电焊作业人员187名,均为男性,年龄为22~42岁,平均(30.5±5.5)岁;焊接工龄为1~4a,平均(1.3±0.9)a。该企业电焊岗位分自动焊接岗位和手工电焊岗位,自动焊接操作过程为将各零部件按要求放置在夹具上的指定位置上,启动按钮,关闭自动焊接单元屏蔽门,由自动焊接单元自行进行焊接。焊接结束后人工取出。手工焊接操作过程为工人将自动焊接时焊接不合格的管件进行补焊。工人将管件固定在焊接单元上,手动操作焊接机对焊件进行焊接。作业工人按照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的要求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各电焊岗位均设局部排风装置,焊接烟气由罩口经管道至室外除尘器除尘后高于屋顶排放。

1.2方法

1.2.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规定,在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电焊岗位采集电焊烟尘、NO2、O3、Mn及其化合物、CO样品各120份,依据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相关标准进行评价。按照GBZ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规定,对在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电焊岗位噪声进行测定,依据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相关标准进行评价。

1.2.2职业健康检查

按照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对在岗电焊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测量结果均采用

SPSS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电焊作业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电焊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短时间浓度范围:电焊烟尘为0.3~3.7mg/m3,NO2<0.04mg/m3,O3<0.02mg/m3,Mn<0.04mg/m3,CO<0.04mg/m3。上述各危害因素合格率为100%。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76~85.3dB(A),合格率为93.75%。

2.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2.1在岗电焊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87名电焊作业人员中,本次所健康检查发现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数占总人数33.16%;定期随访复查人数占总人数的33.69%,其均为听力受损。

2.2.2岗位及工龄对定期随访复查人数的影响

自动焊接岗位中,定期随访及复查人员的工龄≥1a的人数占该岗位定期随访及复查总数人数的69.57%(32/46);手工焊接岗位中,定期随访及复查人员的工龄≥1a的人数占该岗位定期随访及复查总数人数的88.24%(15/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05)。

2.2.3年龄对定期随访复查的影响

在187名电焊作业人员中,40~59岁的43人,>40岁的144人。40~59岁电焊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为未见异常的人数、其他疾病人数、定期随访复查人数分别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18.60%、32.56%和48.84%。>40岁的电焊作业人员检查结果为未见异常的人数、其他疾病人数、定期随访及复查人数分别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37.50%、33.33%和29.17%。定期随访复查人员比例随年龄增高呈上升趋势,两年龄组人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5)。

3讨论

上海市青浦区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电焊作业场所的通风采用自然通风结合机械通风,各电焊岗位设有局部焊排风装置,焊接烟气由罩口经管道至室外除尘器除尘后高于屋顶排放。员工电焊作业时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耳塞等个体防护。由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可知,电焊烟尘、NO2、O3、Mn及其化合物、CO等均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76~85.3dB(A),合格率为93.75%,有少部分岗位超标。说明该企业工程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基本可行有效。该企业职业健康检查显示,定期随访复查人员比例较高,占总电焊作业人数33.69%,且均为听力损伤。这是因为电焊岗位作业人员患有角膜与晶体异常、慢性结膜炎、慢性鼻炎、心电图异常、胸片异常、听力损伤检出率高于非电焊岗位人员(事业单位干部及管理人员)[2]。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首先会对人体的听觉系统产生影响,通常以高频段听力下降为主。因此噪声应列为该企业重点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议改进工艺,采取消声隔声吸声措施。加强员工教育,做好个体防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有职业禁忌证及已经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员工及时调离,减少噪声对作业员工健康的影响。该企业电焊作业分为自动焊接和手工焊接,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可知,两种电焊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在同一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手工焊接岗位的定期随访复查人数比例较自动焊接岗位的高,这是由于在手工焊接岗位定期随访复查人员中,工龄大于1a的人数比例较自动焊接岗位的比例高有关。这与吴喜江等[4]和贺中汉等[5]的结果一致。接触噪声时间越长,对人耳造成的损伤越严重,危险性越大。电焊作业过程中可产生电焊烟尘、NO2、O3、CO、Mn及其化合物、电焊弧光及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和眼睛、肾功能、遗传等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6-7]。本次虽未检查出除听力损伤以外的异常,但有研究表明,电焊烟尘浓度在低于国家工作场所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下,对劳动者神经、心血管系统仍有一定的影响[8]。长期从事电焊作业的工人与非电焊人员对比,Mn对神经系统及心电图有显著影响[9]。电焊作业者体内存在由长期接触O3而引起的氧化应激,进而诱发潜在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损伤[10]。工人长期接触低浓度CO,对作业工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代谢有明显的影响[11]。CO与噪声联合作业对听力阈移有一定的协同作用[12]。电焊烟尘与噪声联合暴露可加重作业工人听力损伤[13]。因而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劳动者,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吕志江 王流林 郦胜 单位: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上一篇: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下一篇:机电工程英语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