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和故事入手分析新闻写作

时间:2022-07-29 05:31:17

从信息和故事入手分析新闻写作

[关键词]信息;故事;新闻写作

只要我们注意浏览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对这些报道的内容做比较、分析和归纳,就可大致分为两类,即“信息”和“故事”。信息是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或重要或有用或应知却未知的消息、知识、常识等;而故事是读者被作者幽默、讽刺、富有人情味的描写所打动,根据读者自己的阅历、经验、想象、知识储备等,犹如欣赏风景一样体验作者营造出的情境,和作者产生共鸣,得到精神上的美感。

·火星上有水了

·国家免征农业税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正在实验中

在上面的例子中,作者把要传达的信息用简洁的文字,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信息被读者快速获得。信息在新闻文体中表述得简洁、准确、明白易懂,读者阅读信息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以后能用到。

消息这种文体是作者用来传达信息的最佳载体。纯消息写作的对象一般以单一事件为中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而且比较重要,属于严肃的硬新闻。消息写作中,最经典的是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不但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获得需要的信息,而且有利于作者的写作。

倒金字塔结构一般由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5个W)等新闻要素的导语和它后面的支持性材料组成,不能放入导语的要素可作为后面的支持性材料。它按照事件的轻重缓急展开报道,信息的重要性从导语到结尾依次递减。这种头重脚轻的结构让读者获得信息时可自由选择,读者看过导语后便可作出决定是否要继续读下去,或者在丧失兴趣的情况下随时终止阅读,因为重要信息已经获得。倒金字塔结构让作者迅速写出报道,甚至因受截稿时间的限制,作者写出简短、概括的导语之后,下面的文章主体可随时收笔。

下面我们要谈一谈传达信息时所用到的语言。

2006年12月13日,《生活报》刊登了一则关于哈尔滨市个人参加医疗保险时间延期的消息:

12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劳动部门获悉,哈市个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截止时间由12月20日延期到12月29日。

年龄符合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城镇居民如办理医疗保险,须到户口所在区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并填写《哈尔滨以个人身份参加医疗保险登记表》。年龄条件符合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城镇居民到位于道里区友谊路399号远东大厦10楼的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指定参保登记处领取登记表。办理者需提交本人户口、身份证、近期免冠一寸彩色照片三张。

上述报道对于哈尔滨市想办理医疗保险的人来说,是必须获得的信息,即使他们不是在报纸上读到,而是从其他渠道获得。办理医疗保险人群的条件,办理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办理时需要提供的材料等信息的准确、具体、直接,让细心的读者从中会发现,上面的文章使用了指导性语言。这样的语言读起来明白好懂,让读者犹如走在笔直的大路上,快速而直接地到达目的地,也就是获得对自己有用的重要信息。此时,读者获得信息的迫切心情,使他们无暇顾及诸如办理医疗保险时,发生的曲折、感人的故事上来。尽管故事可以让文章变得生动,但它会为读者获得信息设置障碍,读者得不断翻越障碍之后才能到达目的地。为了不影响读者对重要信息的获得,有时我们会在报纸上看到,附属于它,有人情味的故事作为补充报道常与它配发。指导性语言强调结果,具有即时性,比如,公民,学到的东西等。它读起来严肃,但对信息的获得颇有好处。

·在没有食物和淡水的情况下,一男子在海上生活了10天

·一条狗在火中救了它的主人

·5岁女孩帮助警察抓住了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

上面的每个例子都会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读者需要听故事。故事与信息的区别在于,故事需要曲折、生动地呈现给读者。一篇故事需要通过阅读,请读者参与其中,因为读者在看故事时,总是加入被激发出来的各自的感受、经历、想象等“佐料”。

讲故事的报道一般称作特写,它和为了让读者获得信息的硬新闻相比较,以有趣和人情味见长。如何将故事精彩地讲出来,这需要借鉴小说家使用的妙招——描绘、比喻、对话、逸闻等手法。用于消息写作的5个W在这里发生了变化。“什么人”变成了人物,“什么事”变成了情节,“什么地方”变成了背景,“什么时候”变成了时间顺序,“为什么”变成了动机。

接下来我们要关心一下故事中用到的语言。

下面是《华尔街日报》1981年6月10日报道的《牧工的生活:茹苦艰辛》中的两段文字:

一个骑手飞快地舞动着套索,把一头小牛犊从牛群中赶了出来。猛然间,套环像一条蛇似地缠住了牛犊的两条后腿,越缠越紧。骑手把绳子在马鞍上绕了一圈之后,便把这可怜的小牛拖到他的伙伴身旁。

他的助手用鞭子抽打小牛犊,迫使它躺下,兽医给它打了防疫针。在飞扬的尘土和小牛犊的嚎叫声中,它被鲜血淋漓地挖去犄角,然后又烙上印记,烧焦的皮毛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牧工们还在它耳朵上刻上记号,最后把它了。干完这一切,总共没用一分钟。

上面例子中的描写显然是故事中的一部分,它和小说中的文字相类似。细致入微,活灵活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可触感。这就像旅游者在景区游览山水名胜,故事中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峰回路转的羊肠小道,此时,读者的阅读和旅游者的游览差不多,主要目的是体验、欣赏和玩味,而不是关心最后的目的地在哪里。上面由描绘性语言组成的报道中,读者的大脑已被体验故事情境带来的各种感觉占领,以致忽略了像一头小牛犊要有哪些步骤(如果它对读者有用的话)这样不被多数人熟知的信息。对于那些不重要,时效性不强,却有着戏剧性情节的单一事件来说,运用指导性语言来向读者传达信息的话,报道读起来势必索然无味,读者很少能获得有用和有意义的信息;这时,运用描绘性语言来讲故事,充分调动读者的感觉去体验,是他们的阅读得到满足的好做法。如果把指导性语言比作饱食,其目的是为了填饱挨饿的肚子的话,那么描绘性语言则可看成是品尝,主要是为了吃出滋味。描绘性语言注重过程,具有历时性特点,例如,旅行,经历过的东西等。它对故事的生动、曲折、有趣产生影响。

事实上,现在有些新闻报道并非单纯的信息或故事,多数情况下既有信息又有故事,二者穿插在了一起。

一篇既有信息又有故事的新闻报道,使读者的两种阅读感受都得到了满足,它最大限度地争取了阅读口味各异的读者。信息和故事的结合,让它们在报道中互相取长补短,为读者更好地进行有效或有益阅读服务,也为作者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编辑/李舶)

上一篇:浅谈民间舞蹈 下一篇:浅谈好主持人要如何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