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患者排便心理浅议

时间:2022-07-29 05:04:47

肛裂患者排便心理浅议

肛裂系指肛管皮肤及皮下组织裂开或形成溃疡,以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许多学者认为排便创伤是肛裂发病的主要原因,但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肛裂自行愈合,而有些则转变为慢性,特别是对心理因素是否对肛裂的形成有影响,缺少系统的研究。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肛裂218例,男97例,女121例;年龄11~59岁,平均27.2岁;病程7天至10年。后正中裂165例(75.7%),前正中裂25例(11.5%),前后均有者28例,男5例,女23例(12.8%)。

便意与粪便性状:患者每日均有不同程度便意者209例(95.9%),其中早晨起床后便意明显者108例(51.7%),早餐 进食后明显者71例(33.9%),夜睡前明显者11例(5.3%),无明显规律者19例(9.1%)。每日排便1~3次者179例(82.1%),粪便头部干燥者156例(71.6%),干燥粪头呈棕褐色121例(77.5%),黑色35例(22.5%)。

排便心理特点:恐惧排便209例(95.9%),担心排便疼痛187例(89.5%),担心大便出血22例(10.5%)。担心程度随着病程延长而加重,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尤其陈旧性肛裂患者,性情多焦虑,机体对外界刺激敏感。为减轻痛苦,多采用通便药物,多食蔬菜、水果,控制主食,喝麻油、蜂蜜等方法。

讨 论

根据软便的停留时间,食后24小时排出为黄色软条便,48小时则为棕色棒状硬便,72小时时则为枣红色硬块,72小时以上,呈黑色球状粪便。肛裂患者粪便头部多为棕褐色或黑色,说明粪便头部在肠道存留时间超过48小时。粪便的形成是靠结肠大量吸收水分,一般食糜12小时内到达结肠仍为稀流体,在结肠内运行12小时则成为可塑性固体软条便。粪便主要在直肠内塑型,成为一条定量的柱状半硬软便。肛裂患者粪便头部干燥,除头部外则为固体软便,说明自乙状结肠来的粪便在直肠塑型时叠加在干燥粪便上,干燥的粪便始终存在于直肠内。康金山通过直肠指诊及钡灌肠检查发现,肛裂患者直肠内74.4%有粪便存在。根据排便生理,粪便在直肠内达到阈值后,刺激直肠壁接受器,产生肠壁神经节反射,使直肠收缩,内括约肌放松,粪便下移至肛窦区产生便意反向,如果软便产生正常刺激,则稀便刺激性强,同时容易被挤入肛窦区,产生强烈便意。硬便推动下移困难,刺激性弱,产生便意亦弱。另外,根据Laplace定律:P1/P2=R2/R1(R为管径,P为压力),要扩张管状结构的管腔,所需力量与管腔直径成反比,即管腔越小,扩张其管径所需力量越大,由于肛裂患者存在着高肛压,要顺利排出大便必须额外增加开放有效管径的压力,所以部分患者感觉大便排出困难。这种压力的变化可以通过临床疼痛特点得到体现,肛裂疼痛特点为疼痛――缓解――持续性疼痛,大便强行通过时,刺激内括约肌引起疼痛,粪便通过后内括约肌被扩张,内括约肌痉挛状态暂时被解除,疼痛感消失,排便结束后,内括约肌恢复其静息状态,故患者又出现持续性疼痛。

肛裂患者95.9%每日有不同程度的便意,无明显便意者仅占4%。实验证明,横结肠是贮便场所,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是输便管道。胃――结肠反向引起横结肠的集团推进运动,将粪便从横结肠驱入乙状结肠和直肠,排便开始,集团运动是一种进行很快,推进很远,收缩强烈的蠕动。每天约发生2~3次,一般多发生在进食后,或谈论食物和排便时。本资料显示,肛裂患者排便时间也多发生在早晨起床后,由于改变而引起的结肠直立反向及进食后引起的胃――结肠反向,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这显然不能用传统便秘观点进行解释。有资料显示,内括约肌痉挛常出现慢性肛裂发病之前,是肛裂病因而非后果。正常安静状态下,粪便主要贮存于乙状结肠中而不进入直肠,即使有少量粪便进入直肠,因引起内括约肌持续抑制,弛缓的量须达110ml左右,小于此量的粪便将被内括约肌的张力收缩所阻挡,不能继续下行,故安静状态下的自制,主要依靠内括约肌的张力收缩功能,由于内括约肌痉挛和高肛管压,肛裂患者直肠内多数有粪便残留是可以理解的。

Kumar等证实,精神紧张下可使肛压升高,即内括约肌反向活动增强。长期受到精神压力的困扰,可导致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改变。慢性肛裂患者的内括约肌显示对β2-催动肌素的敏感性增强。有些人情绪紊乱时,肠蠕动增强引起腹泻,恐惧或沮丧时结肠运动减弱,这都是情绪或大脑皮层活动影响结肠运动的例证。本资料亦显示,大部分肛裂患者有害怕排便的倾向,害怕排便时疼痛和出血,往往控制不排便,如果大脑经常或长时间地抑制排便,一方面可使直肠对粪便刺激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另一方面粪便在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中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使粪便干燥,易导致排出困难。因此,在对肛裂患者的治疗中精神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

上一篇: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体会 下一篇: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