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时间:2022-07-29 12:25:37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日新月异,诸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兴技术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之中。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校园网络和Internet的日益发展与普及,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也广泛发展起来。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

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其应用已遍及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特点,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多得多。

另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率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能够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还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三)可以创造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过去教学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现在让位给强调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与课程整合的优点

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有利于提供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三是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四是有利于巩固知识。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能调动多种感官的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强化记忆,使知识不容易遗忘。

(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1.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节省教师教学时间:①节省板书和课堂上绘图的时间;②节省讲授时间;③节省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间。

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多媒体教学之所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原因在于多媒体所剌激的部位都是人体获取知识比率最大的部位,有利于人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可以展现难以操作的实验和危险性实验

初中教学中有一些实验是比较复杂、有危险性、难以操作的,不适合课堂演示,教师可以把这些实验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展示。对那些有较大危险性的实验,污染较严重的实验和对身体有害的实验,可用动画模拟,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正快步走进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教师不能盲目接受,也不能一味排斥,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地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优越性,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在实践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恰当地整合,能够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上一篇:浅谈高职学生的管理 下一篇:加强信息技术在成人课堂上的应用